曾看过心理学上来分析,一个人发展的稳定性和突破自我的可能性,往往来自于对自己以及对世界的信任,信任自己的能力,同时还信任世界是公平的。
但是内在匮乏的人,却时常因为对自己,对世界的不信任而给产生太多的恐惧和焦虑,导致情绪波动大,容易消极胆怯或自负张狂而内心敏感脆弱。
那如何突破匮乏感?
最本质的方法,是首先找到那个匮乏的源头。
然后面对,释放源头的伤害。
进而疗愈,修复那个伤害,从而找到丰盛的自己。
而这个源头大部分来源于,童年,原生家庭。
比如,过去物质生活比较匮乏,使得很多人即使后来拥有了好的物质生活,还是不懂得享受和对自己好点。而且还看不懂年轻一代的自我意识。
比如我有一个朋友,小时候兄弟姐妹七八人,而自己夹在中间,又是一个女孩子,在父母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对公平感十分敏感匮乏。长大后每每遇到稍微有点不太公平对待的事情她就内心情绪很大,有时表现出非常的气愤和激动,行为很极端,有时就压抑着情绪,内心迟迟不能平静。对自己的生活和人际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不管体现的是什么形式,其实归根结底,是父母,或抚养自己的那个人的接纳。
而让孩子感觉不被接纳的形式千万种。
匮乏感强烈的人一般成长环境都是充斥着各种形式,比如忽视,暴躁,打击,批判,对比,剥夺,控制~~
大人一些不经意的举动常常会让敏感幼小的心灵造成误解或加深本来就恶意伤害。
比如,有些家长大人很喜欢当孩子说爸爸妈妈怎么不陪自己要去工作的时候,会回答说如果爸妈不去工作怎么给你买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
这样的话语很容易让孩子感觉父母的行为都是因为自己才不得不去做,让自己的心里有了负担,从而产生了负能量,自卑感,从而形成不够大气和自信的性格气质,容易犹豫不果断。
这归根到底是自己的需求不被接纳,反而被大人转移成自身的原因。好像,自己成了坏事的根源。
爸妈要去工作,首先用工作来抚养孩子也是父母的选择,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怎么能赖到孩子身上?
其次,如果因为工作导致不够时间陪孩子,让孩子觉得需要更多时间,那也是父母自己的能力或安排的问题,而不该将他它的责任推给孩子。
而父母工作也是实现自身价值的一部分,应该对孩子解释父母工作是父母自己的一种追求和积极的态度,树立榜样,传递积极的力量。
一张白纸的孩子,时常会把一些行为,潜意识认为那是自己不被接纳。
不被接纳,所以导致了所有的匮乏感。
只是触发点不同,对应内容形式就不同。
所以突破,疗愈的第一步,就是回到童年,回到一开始的触发点。
先接纳过去的那些伤害,接纳孩儿时自己因为不懂事而留下的伤痛阴影,接纳伤害自己的对方。
当然有些伤害比较大,并不是可以原谅的,但接纳不代表原谅。
接纳只是不带情绪地面对,承认,接收。
逐渐用第三人的角色进行客观分析。
这一步至关重要,也是最基础的一步。
但也是最难的一步。
所以需要经过数次的静心冥想练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