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敏感与钝感,聪明与木讷

敏感与钝感,聪明与木讷

作者: 李杨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2-01-04 22:19 被阅读0次

    渡边淳一有一本书叫《钝感力》。主要是告诫人们不要对日常生活太过敏感,看似顿感和木讷实则是一种智慧。

    我想,我大概是一个很“钝感”的人。

    比如,旁人能觉察到的些微变化我常觉察不出,被认为是一个“后知后觉”的人,这样一来,我很少给别人带去威胁感。

    比如,别人对我的不好,我很快便忘记了,即使忘不了,也绝不会一次次咂巴那些不愉快,这样一来,所有的不愉快就渐渐云淡风轻了。

    然而,大家都想不到,我这份钝感,在过去,却不被认为是优点,相反,它像一个很负面的标签贴在我身上,使我一直想要超越。

    小时候,母亲常说我“从来不会察言观色”,并且“笨得教也教不会”。过去,母亲对我常有恨铁不成钢的慨叹。这背后主要的担心是害怕我步入社会上当受骗。

    或许我是真的非常幸运。只要是我信任的人,都不坏,也没有害过我。即便真的坑过我,我因为自己的“笨”与“钝感”,也不十分觉知。回首我倾心交往过的所有朋友们,也无一不是以诚待我的。

    儿时听烂了母亲说的一句话“防人之心不可无”。但我却一直坚信,只要自己正心诚意,何须刻意提防呢?因此,我因人际而来的烦恼一向都非常少。

    话说回来,对于人情世故的学问,我知道自己是不及格的。我一方面将之归咎于自己“悟性太差”,另一方面又为自己开脱——阅历不够自然无法人情练达。

    为了能够“及格”,我曾花很多的时间学习心理学。我以为通过学心理学就可以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样自己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但后来我发现,“让自己变聪明”不应当是学习心理学的目的,它的核心宗旨应当是让生活更幸福。学习心理学也并不能就使一个人从此掌握别人是怎样想的。利用微表情微动作进行的“读心术”,也只是一些技巧,并不是真的通向他人内心世界的钥匙。

    聪明未必能理解别人,木讷未必就理解不了别人。

    无论是钝感或敏感,木讷或聪明,并没有高下之分,不存在哪个比哪个更好。只要能使自己过上一种更美好的生活,这些特质就都是有意义的。

    然而,我们要谨防它们不适当地展现。

    “聪明反被聪明误”。一个敏感的聪明人,假如他时常陷入纷繁复杂的思绪,时常苦恼不已,时常感到悲伤失望痛苦,那么,他的敏感和聪明不反而成为一种负累了吗?

    一个无视危险的人,不叫钝感,而是因为天真的幻想而导致的真正的愚蠢。

    如果因为这些特质的失当展现,使自己陷入本不必要的烦恼中,那就需要动用理性的力量,将这些特质引导向适当的地方。

    理性常常与现实紧密共存。非理性生出种种臆测。

    没有现实依据的胡乱猜想,以及由此而来的敏感多疑,都是要不得的。同时,也不能对明摆着的事实视而不见,稀里糊涂的过生活。

    然而,“正视现实”实在是一种非常重要、绝非一朝一夕才能形成的能力。大部分人都会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要么逃避现实,要么歪曲现实、产生偏见。

    从这个角度看,幸福感需要我们培养自己“正视现实”的能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敏感与钝感,聪明与木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jc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