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耐劳,是一个很朴实无华的词,多用来形容辛勤工作的劳动者。但放在成长路径上来看,吃点儿高级苦进步才能更快。
一般的苦常见类型是:不停加班,更加拼命的干,试图用时间换增量,用身体的疲惫去透支金钱,非常受累,让人看了心里发酸,但抛开情感,客观的说,这些苦都是被动的,充满着当下的压力,固然能吃苦,但无法产生质变,只是在“老鼠赛道”里打转,始终有突破不了的围墙,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只能这样吗?
其实还有更优的选择:吃高级苦。
高级的苦,需要放弃很多,比如让人安逸的娱乐、无效社交、非刚需的消费,更要忍受不被理解的孤独,本质还是自律,利用仅有的资源创造方法,升级自身。
比如足够的努力,任何价值都源于积累,并且还是有效积累。如果只是机械式重复,那么很大概率只是0.01、0.02、0.03......这样的低效累加,很难完成从0-1的突破。
比如明确的目标,雷军有一句话:永远不要试图用战术上的勤奋,去掩饰战略上的懒惰。一直埋头拉车,说是勤奋,但也只是表层,抬头看路知道方向,才是思考的意义,但太多人宁愿身体累死,也不愿花一点时间精力思考,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无头苍蝇,白费力却无出路。
生活中,重战术轻战略的例子随处可见,比如教育孩子,家长很少真正去了解自家孩子,花精力培养陪伴,反而在孩子的吃喝拉撒这些日常小事上团团转,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
没有战略,只有战术,只会把自己弄的盲目无措。
所以,高级的苦才具备稀缺性,不是用效率和速度衡量的。勤思考,用正确的方式正确的做事,战略在战术前面,那为什么这些是吃苦呢?
因为本质上,思考也是非常痛苦的,不亚于身体上的吃苦。只是很少有人能真正意识到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