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li),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fen)事,一人定国。
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宜兄宜弟,”而后可以教国人。《诗》云:“其仪不忒,正是四国。”其为父子兄弟足法,而后民法之也。此谓治国在齐其家。
释义:所谓治国必先齐家的意思,是说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教化好,而能教化他人,是从来没有的事。因此,真正有德行的君子,不出自己的家门,也能够把好的德风教化推广到全国。在家能够对父母尽孝道,在朝廷侍奉君主就能够尽忠;在家能够对兄弟尽悌道,在社会上对待尊长就能够礼敬;在家对孩子能尽慈道,到外面就知道如何使众。
《康诰》中成王告诫康叔说:“要像母亲养护婴孩一样保护百姓。”心里确有这念头诚诚实实的去追求,虽未能事事合理,但距理想也就不远了。从来没有先学会了抚养孩子,再出嫁的啊。在上位的君主一家能够兴行仁道,一个国家就能够兴起仁义之风;在上位的君主一家能够处处礼让,一个国家就会兴起人人礼让之风;在上位的君主贪婪暴戾,一国的人都会犯上作乱。治国的关键就在此处,这就是一句话能把事情败坏,一个人能使国家安定。
尧王、舜王以仁政领导天下,百姓就跟着他行仁;夏桀、商纣以暴戾横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君王所发布的政令如果与他平日的好恶正好相反,那老百姓是不会听从他的话的。所以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了,然后才去教导别人;先克服掉自身的毛病,然后才去帮助别人改正错误。本身所怀藏的就缺少恕道,而却要求别人行恕道,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啊!所以说要把国家治理好,首先在于把家整治好。
《诗经》上说:“桃花茂盛地开着,枝叶是多么地茂密啊!美丽的姑娘出嫁到夫家,让一家人都和睦美好。”能够让一家人相处和睦,然后才可以去教化国人。《诗经》上说:“做兄长的能够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能够尊敬兄长。”在家里兄弟和睦了,才能够出来教化一国人都和睦。《诗经》上说:“威仪庄重的君子啊,是四方国家的表率。”一个人对待父母和兄弟足以值得一国人都来效法,然后民众才会来效法他。这叫做治国在于先整治好自己的家啊!
感悟:《大学》所传授的就是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修养品性会影响一个家庭,如果是君主或者侍奉者,会影响团队和集体的发展与存亡。可见:一句话能把事情败坏,一个人能使国家安定。
一个人的为人处事,周围的人会来效仿,正确的言行会带动正能量,而错误的做法也会导致坏事的泛滥与蔓延。作为家长,首先要行得正,坐得端,才能把家庭治理好,不管是言传身教还是潜移默化,都会影响到子女的成长和做人做事。其次在家族中要讲团结,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子女自然会效仿到这种家风,好的家风会代代相传。
作为单位职工,以服从为天职,对工作认真负责,借助单位的平台成长自己。与同事的关系就是个人的修养表现,工作的成绩是个人的能力体现,个人的业绩是人生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
作为单位领导,管理一个团队和集体,你的一言一行都是大家的行动指引。个人的道德素质与能力体现着单位的集体形象,平时要求大家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领导就是旗帜,是决定方向的人,必须有睿智的思维和高瞻远瞩的眼界,具有完备的管理机制和体系,有着亲民、爱民,团结的领导力,才能带领好一个团队。
总之,有家才有国,家是最小国,国是最大家。管好小家才能治理好大国,这些都有人的品德修养和能力素质的影响和带动,可见,人是起决定好坏与发展存亡的关键。怎样的人,就会有怎样的家庭,甚至一个人的品性决定着他的生活环境与质量,只要管理好家庭,教育好子女,就是对社会的负责。好的家风也会让子女在单位团体中有好的价值贡献。世世代代传承着,延续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