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刘氏德华六零郎,生香江,名四扬。四十有载,长红品优良。初入娱行龙套起,周林荐,创辉煌。圈内人称拼命郎,拿奖项,无他强。德艺双馨,满满正能量。何惧终有黯淡日,纵被弃,品留场。
熟识我的人都知道我喜欢刘德华,但很少有人知道我为什么喜欢刘德华。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刘德华的真实性格是怎样的?下面一千多条的回答每一条都可以作为我喜欢刘德华的依据,当然,也可以让那些对刘德华不够了解的人对他有所了解。


二
作为九零年的马,对刘德华的喜欢竟然也有二十多年了。与所有华迷一样,在我心中早已把他当做了亲人。他的声音陪我度过了整个青春,在困境中给予指引,在伤心无助时给予安慰,在孤独时给予陪伴,在失意时给予鼓励。
我还记得十二年前的五一我从惠州去深圳玩,当我踏上深圳这座城市的第一感觉就是邓爷爷划得圈太大了,随之而来的想法是深圳与香港的距离,具体来说是与刘德华的距离。当我和朋友站在红树林,我看着横跨在深港海面上的大桥,第一次感觉到香港距离我这么近,仿佛触手可及。那一刻我想有朝一日一定要到海的对面看看。朋友问我,在想什么,我说,我仿佛看到了刘德华站在桥上在对着我微笑。朋友笑了,因为她知道刘德华在我心中的位置就像许巍于她一样。
三
2013年刘德华开启了新一轮的巡演,那时候QQ还在社交平台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我加了一个广西家人。有一天她问我,有没有计划去看一场演唱会,我当时斩钉截铁地说可能性不大。不知道为什么从那天起我就陷入了沉思,我怕有一天他因为年龄原因不再开演唱会了,那我可真的没机会了,去与不去的想法在我心中始终无法定夺。犹豫了一个星期,我打电话给在北京的哥们说打算去北京看刘德华演唱会,他倒十分爽快地说他请我。他很快从大麦网上买了四张票,那时正值8月上旬。期待是漫长的,也是煎熬的,好在时间不会因为这些而放慢脚步。
2013年10月31日,北京五棵松。
“哪一个人,哪一双眼,不需要爱人的安慰……”
循着歌声望去,只见他吊着威亚,踏着蓝色的灯光从远方的空中缓缓而来。
一场声觉与视觉的双重盛宴在万众期待中如约而至。
歌迷手中的荧光棒跟随着音乐有节奏地挥舞着,一束束彩色的光把现场变成了欢乐的海洋。
在与歌迷互动环节简短的几句话他把他的幽默风趣体现的淋漓尽致,让欢乐的温度瞬间达到沸点。
我还记得当晚从五棵松出来,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样子。我问另一个在进场的时候还说跟着我们一起来看我们偶像的演唱会的哥们感觉如何,他说,还想再看一场。我们几个哄堂大笑,这回答着实令我感到意外。
再看一场刘德华的演唱便成了我们心中共同的愿望。
也就是从那年看完演唱会之后,我发现我对这个年龄处于我父母年龄之间的男人更加喜欢了。过去的十几年我对他的喜欢多体现于音乐,电影,而后我发觉我最喜欢的是他的人品,风趣与幽默。他在我心中俨然成了正能量的代名词。
四
2017年我加入了华仔天地,这在之前对我来说就像去看演唱会一样简直不可思议。在华仔天地这个大家庭里,我认识了很多来自五湖四海的华迷,这个群体被刘德华亲切地称为家人。我当初之所以加入华仔天地是因为想通过官网更多地了解他,关注有关他的动态。我也许是他的粉丝当中最奇葩的一个,五音不全,不能好好地唱一首歌,却整天幻想着可以为他写一首歌;除了会分享一些有关他的作品与故事外,做不出其它疯狂的事情来。
接下来因为种种原因演唱会或推迟,或取消,广大歌迷影迷朋友都可以理解。我们不要演唱会,只要你好好的成了多数人的祝福与心声。
很难想象这个精力充沛,红了四十年的男人今年已经步入了花甲之年,而他又哪像个六十岁的老人。
在香港艺人中,刘德华无疑是在影视歌三个领域发展最好的一个,他的从艺生涯可谓光彩夺目,而他努力奋斗的过程,始终如一的坚持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正如他在《开讲啦》中所说,如果有一天他在娱乐圈没有价值了,他留下的还有他的品。艺人如他,夫复何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