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听中原名师董文华老师报告随笔
泰安第十六中学 李树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今天下午听着中原名师董文华老师的娓娓道来,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这首诗词。董老师不远万里来泰安做报告,用她自己的话说要完成“教学之术”到“成人之美”的跨越,就是希望看到有更多的老师在专业上提高,在精神上升华,用精湛的专业赢得尊严。
董老师1992年分到河南鹤壁的一所破旧的法隆寺小学,2001年成为市骨干教师,2009年成为省名师,2016年成中原名师,破茧成蝶。
从董老师27年的成长故事中,不难找到她成功的秘诀。
一、人生需要明确目标。今天早晨听有书的时候,书中讲到,人活着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活着;第二个层次:体面地活着;第三个层次:明白地活着。每一个层次都是一个生活的目标。董文华老师被分到乡镇破旧的小学的时候,不久也结婚了,也有了孩子,但是她自己对教学之术的追求与探索没有止步。为了讲好每堂课,她踏着泥泞到各个学校试讲。她曾经经历了迷茫期、高原期、瓶颈期,她没有随波逐流,没有怨天尤人,没有轻言放弃,为了找到更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她不停的进行阅读、学习,向着自己的目标挺进。董老师的成功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要有目标,教学要有追求。
在办公室里,看着老师们的“比学赶超”计划书,我在想,去年老师自己制定的计划书是否完成了,你是否进行比对了。特别是年轻教师一定不要有:我已经考上编了,分到乡村也就行了,我要好好歇歇了。时间很快,一晃就是十年,人生没有几个十年,当你到50岁的时候,再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涯没有讲过一节公开课,没有登上过更大的讲台,那种遗憾是无法言表的。
董老师说:一个老师的成功就是和孩子们在一起的琐琐碎碎过得很幸福。这应该是我们每位老师的共同目标。
二、用“读”丰富自己的专业底蕴。在27年的教学生涯中,董老师在迷茫,在不知所措的时候与书结缘,读专业书:教学杂志,学科心理,渐渐明白了阅读就是最好的备课,厚积薄发,使自己站稳讲台,站高了讲台。读经典著作、教育理论,使自己走向专业自省。从学科到教育,要接受教育对象的特点,牢记优秀是教出来的。书随人动,8小时以内求生存,8小时以外求发展。白天活现在,晚上活未来。读的是书,修的是心,做人做事做教育的纯粹之心。课堂的高度和教育的温度是一本本书堆砌起来的,堆砌高了老师的视野,老师的视野有多高,学生就能走多远。
跳着舞过暗淡的日子,使我飞翔的是一本书。(狄金森)
对于我来说,几十年如一日做着相同的工作,必须随时加强学习,开拓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思维,注入新鲜的具有时代特点的学科知识,才能更好的把握课堂,更好的与学生乐在一起,学在一起。
三、用“研”提升专业内涵。董老师分析出现职业倦怠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千篇一律的重复,重在研究了教,没有深入研究学生的学,致使自己缺少了新鲜感。好的课堂应该是学生学得快乐,教师教得快乐,大家都快乐。所以,要有研究课程的意识,要把课程进行整合,可以学科内整合,可以学科外整合。董老师的同事用一个月的时间学完六年级语文基础知识,用三个月时间训练写作与阅读,每周写三篇作文,六年级的学生做初二的试题,成绩杠杠的,在当地成了名师。董老师的课堂也是数学课前加一篇声情并茂的美文朗诵,使每堂数学课都有了成长的诗意。董老师说:过去教材是学生的世界,今天世界是学生的教材。让具有挑战性的课堂、挑战性的作业,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专注力。用声音、用文字、用温情“驯养”一个孩子,教室里用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建立学科研究专业团队。没有完美的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每个成员互相学习去成长去练课,贵在不停步,贵在反省,贵在坚持。课堂走到高出都是相通的,课堂研到深处境界宽。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放下架子,认真做好学科研讨,跨科走进课堂,取他人之长,是我要努力去做的。
四、用“写”凝聚专业智慧。老师为什么要多写?董老师说,她的同事,能把六年级的学生语文教得很优秀,做初中试题不在话下,但老师不愿自己写和说,所以,在当地是名师,但没有走出来。所以说,不读书的老师不优秀,不写作的老师不卓越。何况自己的研课记录要及时整理,董老师80万字的研课记录,出了30万字的两本书,还剩20万字,准备出第三本。老师写作是变文化的消费者为文化的生产者,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见证。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卜算子 咏梅》毛泽东
最后还是用董老师的话结尾吧:一点一滴都是修炼,走过路过都是收获。
相信2019年我会收获更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