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方:OK
一辩颜如晶这道辩题的题眼,不是“对事不对人”这句异常客观的话,而是什么是“OK”?OK就是好的,可以,不错。你发现没有,这都是很弱的肯定。
那不OK呢?我觉得你这件事做得“不OK”,听一听,这是一种很强的否定。
所以,在这道辩题里,OK,是承认这句话是存在一定的正面作用,但又不是很强的肯定。
而“对事不对人”又怎么理解呢?就是在现有的社会规范下,不偏袒,不针对,不歧视地去处理一件事,无论当事人是谁,处理方式也不会发生改变。
想想在很多应用场景下,“对事不对人”只是攻击别人的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而已,在对事之前,早已经对好了人,所以这句话只是一个遮羞布。但是人都要有遮羞布,它是委婉的遮羞工具。
在受到批评的场景中,比如多次迟到,比如业绩不达标,当事人多数会抱怨说:“说是对事不对人,但事和人根本分不开,你这样说就是在攻击我。”这些人的想法是这样的:虽然道理都OK,公司规定人人都要遵守,但这个事情我很难做到,所以你批评我,我就觉得是你不对。
做不到的时候,不OK的是我们,而不是这句话。
二辩席瑞做不到真正的“对事不对人”不OK。应用场景应该更宽广。保证我们社会公平、真实。它是科学的核心,会越来越珍贵。
三辩黄执中其实对事不对人恰恰是真正的温柔。有多少父母对孩子说过:“孩子,你这件事做错了,但不意味着你是个坏孩子。”有多少老师对学生说过:“孩子,你做了一件自私的事,但不意味着你是一个自私的人。”
人不像一件具体的事情一样,可以随意贴标签。事有定性,但人没有定性,人有弹性,人是会改变的。
反方:不OK
一辩程璐“对事不对人”这句话真的遮不住羞,反而更让人蒙羞。
这句话就是出现在批评人的时候。比如开会的时候,领导对事不对人,你可以直接说事就可以了,干嘛说是我做的?领导显然是把这句话想当然地当成了批评和攻击别人的借口,还以一种现在道德制高点的姿态,对你进行情绪和道德的双重绑架:你既不能生气,又不能反驳,否则就显得你狭隘了。
每个人说这句话的时候,其实都已经先对好了人,因为脱离了人为背景的事是不存在的。
因此,为什么不OK?因为人是有感情的。把人和事在评价的时候分离,这是太理想化的。
二辩冉高鸣是非黑白当然非常重要,但是当我们在中间看到了人,才在是非黑白之间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径,叫人性的多彩。
如何对人好,而不是对人有偏见。
什么是对事不对人?就是不用事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那不用事来评价,用什么来评价呢?生肖吗?这种评价或批评的后果就是让人不长记性。
对事不对人是很没有人情味的。希望被期待,被看到,被批评,不是因为事重要,而是我重要。
三辩陈凌岳例外总是比规则先到来。一定是因为职场中出现了第一个需要我们保护的女性,而我们认为规则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才有改变的动力。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被保护的,你所说的群体才能从例外变成规则。
人要有差别对待的勇气,更有差别对待的期待。
如果你说我对事不对人,那我会觉得你冷漠。但是如果领导对你说:这件事别人错可以,但是就你不应该。我会觉得领导慧眼识珠,会更加努力做好。
只有你针对人做出鼓励,才有可能给他们真正改变事情的动力。
在这样一个社会里怎样保证自己的动力,不就是在每一件事上加上自己的色彩吗?
四辩杨奇函公司三件事,人,事,人事。对事,决定了你的职场下限,对人,决定了你的职场上限。
对方所说的对事不对人就是不偏袒,不针对,不歧视,这样就OK了。我们觉得不OK的地方,就是你们觉得这样就OK了。在面对人的事情人,我们更应该挖掘每一个个体独特的魅力和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