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因学习、工作、感情而感到焦虑时,以下哪种应对焦虑的方法是正确的?
A.通过娱乐分散自己的注意力,忘记令自己焦虑的人或事。
B.发泄自己的焦虑情绪,然后做喜欢的事让自己不再焦虑。
C.不理会焦虑的情绪,该做什么做什么,等待焦虑情绪的自行消解。
D.利用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再焦虑”,并假装自己已不再焦虑。
(文末有答案)
我在全网搜索「职场+情绪」关键词组合,返回的结果一律是「职场人的一大忌讳:情绪外露」、「职场人请远离那些充满负面情绪的垃圾人」、「如何消除工作中的负面情绪」、「在职场中,要不要戒掉个人情绪」……如果在千聊上搜索「情绪管理」相关课程,居然有4.4万人次学习。
一方面,每个人都清楚自己身上存在情绪,另一方面,又想尽一切办法压制它、扼杀它、消除它。
我们知道对客户不能发脾气,对上级不能发脾气,对下级也不建议发脾气,那脾气消失了吗?没有。它到哪去了?到家里去了。于是你对着老婆/老公、父母、孩子撒下了从客户和领导那边积压的坏情绪。
弗洛伊德认为,未被表达的情绪永远都不会消失,它们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会以更丑恶的方式爆发出来。
所以很多人学习情绪管理,学习控制不在婚姻家庭中乱发脾气,最后又变成新一轮的情绪压抑,最后对谁都不敢发脾气,只能往自己身上撒气了。
真正要管理好我们的情绪,我们先得知道情绪从哪里来。
01 情绪从何而来?
我们假设两个场景:
场景一:你走在路上突然碰到一条蛇(在国内这不多见,假想你在澳洲农村),你的本能反应是身体快速弹开,转头跑掉。
场景二:疫情后复工第一天,老板突然喊你进办公室,严厉地批评了你去年业绩不达标,你忧心忡忡,几个晚上没睡好,担心自己要被开除了。
以上两个场景我们都产生了情绪,前者是恐惧,后者是焦虑。两者的区别在于,场景一的恐惧来源于本能反应,场景二却是经过了反复思虑的结果。
上个世纪30年代,心理学家海因里希·克吕弗和医生保罗·布希在给猴子做完脑外科手术后,从猴子的怪异行为中意外发现,大脑中的杏仁核对产生情绪有重要作用。
后来更多研究发现,我们一切经由感受器接收的刺激,在大部分情况下,会传递到大脑皮层,进行复杂的分析和理解,再由大脑皮层指挥杏仁核等部位进行反应;但少数情况下,这些刺激会经过间脑直接传递到杏仁核,产生即时的、不受大脑控制的反应。
如何处理职场中的负面情绪?基于此,我们情绪的产生就存在2条路径:
第一条是快路径(短通路):外部刺激从丘脑直接传递到杏仁核。
场景一中,人类对蛇的恐惧记载在我们的基因当中,一旦看到蛇,我们的杏仁核直接作出反应,释放出恐惧情绪。同时杏仁核还涉及情绪记忆的储存,假设你小时候被狗咬过,狗的形状和怕被狗咬的恐惧都被储存下来,以后你一看到狗或者像狗的东西,都会感觉到恐惧。
第二条是慢路径(长通路):外部刺激从丘脑到大脑皮层(皮质)再到杏仁核。
大脑皮层有2个工作区,也就是左脑和右脑,它掌管大脑中高级认知的部分,也就是人类思考的区域。
场景二中,老板批评这个刺激源,被你的大脑加工处理,结合现在疫情下不断裁员的大环境,你认定自己肯定是要被裁员了,于是倍感焦虑。
02 如何管理我们的情绪?
既然知道负面情绪的产生与我们的杏仁核有密切关系,要消除负面情绪,我们能怎么办?总不能做手术把杏仁核给割了吧。
毕竟并不是所有负面情绪都对我们有害,比如恐惧可以提高反应速度,激发逃避行为,你总不希望遇到持刀抢劫的歹徒还傻乎乎往刀子上靠吧;又比如愤怒可以集中精力,使自己进入正面对峙的状态,如果没有愤怒,黑人解放运动可能还得晚好几百年。
但是又有人说,我不想做一个随便发火的人,我也不想每天晚上被焦虑扰的睡不着觉,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涉及到前面所说场景二中情绪发生的关键要素——认知,通俗来讲就是你怎么看待这件事。
关于认知和情绪的关系,心理学家有大量研究,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情绪ABC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A是激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它进入我们的认知,激发了我们的固有信念(Belief),这种信念继而引发了我们一系列情绪和行为反应(Consequences)。
比如在前文场景二中,因为被老板批评(事件A),想到是我太没用,肯定是要裁我(信念B),于是才产生辗转反侧的焦虑(情绪C)。
所以当我们面临情绪激烈波动的时候,要如何避免被情绪支配呢?
最重要的一点,是调整我们的认知,转变对事物的看法。
那是不是碰到领导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只要一心去想他不是想裁掉我,我做的非常棒,就可以把所有焦虑、抑郁都消灭掉呢?
错,不只消灭不掉焦虑情绪,反而可能让我们止步不前,意识不到眼前的危机。
当我们向身边朋友诉说最近工作不顺心时,朋友劝慰我们,不要这么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领导不是那个意思,他还是很认可你的工作。
但实际情况也许是,你确实已经进入公司的裁员名单,你的婚姻确实进入了危机甚至倒计时,如果一味积极看待问题,也许会让我们错过找下一个工作机会的最佳时机,也可能错过修复婚姻的最好机会。
面对这些具体而又难以改变的外部刺激,我们又该如何调整自己的认知呢?
积极心理学家们有个非常有意思的发现,我们越是想要摆脱掉负面情绪,负面情绪就如影随形;回避问题的结果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想要摆脱负面情绪,这个想法根本就是错误的,我们不应该想要摆脱它,排斥它,而是选择接纳它。
心理学家乔纳森·阿德勒和哈尔·赫什菲尔德跟踪调查发现,因为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接受心理治疗的年轻人,最终并没有消灭掉负面情绪,并且负面情绪也没有变少。他们真正好起来是因为他们能够接受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混杂在一起的状态。
同样,研究发现,在同等压力的外部条件下,相信压力有害的人,死亡风险大大提高;而相信压力是正常的甚至有益的人,他们能够更好的应对压力,并且表现出更好的状态。
这些研究告诉我们,不仅仅是对于事情本身的看法需要改变,对于负面情绪的看法也需要改变。不要一味追求管理、控制、压抑、清楚掉负面情绪,选择接纳它,适当地表达它,而不是把它当作仇敌。
最后用《消极情绪的力量》中的一句话作为结尾:
真正圆满的人可以在不同的情绪之间自由切换,以适应不同的情况。所以他们往往是最健康的人、最成功的人、最善于学习的人,他们能感受到最深层次的幸福和快乐。
(相信看到这里,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如果还没有,没关系,多看几遍🤗)
我是芦苇,一株会思考的芦苇,前世界500强HR,目前是专注个人成长与发展、职场与情感领域的国家认证生涯规划师,咨询经验500+。
我会陆续将自己工作中、生活中的感悟和干货整理出来,欢迎关注@爱思芦苇
如何处理职场中的负面情绪?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