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的时候,喜欢去图书馆泡着,但又不喜欢人多,爱躲在人少的期刊室,挑个有阳光的角落,独霸一段时光。
对学生来说,自习室才是上进的场所,所以想想这也是我平庸的主因吧。
来这里为了看书,看喜欢的类型和题材。看的相同类型和题材的多了,这方面的阅读速度会越快,也会更快理解并且产生共鸣。
但是不爱看的书,总是永远在那也不会翻开。
每个人的差异,其中一个特质是喜欢东西各不同。看的相关类型的书多了,渐渐会从熟悉变为擅长,又会无意识的搭建成初步知识体系。
但对不擅长类型的书,看这块的内容更像是爬一座险峰,始终畏惧着不攀登。
一辈子那么长,总会遇到些不擅长且难度的书,该怎么读呢?
一直没有好的答案,上个月在得到再看李忠秋先生的结构化思维,突然得到了一点解决问题的启发。
结构化思维听过不只一次,但每次听完或者翻看后,感觉知道点东西,但又好像什么也不知道,更说不出来,再过几天更就想不起来了。
这次读是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对结构化思维做的梳理,把5讲内容整合在一张图里,一些晦涩难懂、一些零散的点,突然串了起来变得形象了。
结构化思维
所以,难读难懂的东西不是不能读,而是我们没有找到技巧。
-1- 用思维导图梳理体系
常用的是xmind,日常用免费版已经够用。
习惯用向右的逻辑图,按照2W2H的方式梳理。
可以随着阅读不断更新替换,做出来后图面清晰,容易找出层次和要点。
-2- 用读后感思考
读难读的书,重点是想化为己用,帮助解决问题。
知识点总能整理出来,但想借助知识点思考又是更高的段位了。
如果一开始就准备写读后感,会强制我们思考,真正从书中的知识点中延伸扩展,开启思考大门,结出意向不到的硕果。
-3-不断讲给外行听懂
这是现在常说的费曼,也和典故中白居易念诗给老太太听是一个意思。
给外行把内行东西讲明白就是费曼。
难读的书真正读懂,一定是能够做到费曼,这也是知识内化的最高段选手。
一个有能力的人,一定会是既能自己懂,又能让别人听懂。
当然,难读的书,不只这些,还需要有时间用心看,懂了就是懂了,不懂永远不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