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看了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刷新了我对讲书的认知。以前,我也听过樊登老师对这本书的解读,但一直认为讲书和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甚至在看这本书时,我的大脑一直在否定,觉得自己不需要讲书。看完以后,我才意识到,原来讲书是一种高效的读书和学习的方法。
沉浸式学习 vs. 观光式学习
观光式学习就像我们到一个地方旅游,跟着旅游团到著名景点打卡,拍照留念后就结束了。如果把沉浸式学习比作旅游,则是在一个地方住一段时间,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深度游玩。讲书是一种沉浸式学习。当我们作为讲书者,向别人传播知识时,需要自己思考很多问题,如:这本书的意义,哪些部分最有价值,全书的框架,该如何向别人讲述等。这中间学到的东西不仅仅是这本书的内容,逻辑思维能力、鉴别重要知识的能力、大局观、口才等都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一直是观光式学习。似乎学会了很多知识,但都没应用在生活中。读过一本书后,努力践行,得出自己的经验并调整改进,就是沉浸式学习。
教学相长
樊登老师说,即使不想成为讲书人,也可以把书讲给朋友听。因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讲给别人听,这些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加工、组织,会掌握得更牢固。传统的听讲的学习方式,知识留存率只能达到5%。而转教别人和立即应用的知识留存率达到90%。这也进一步验证了讲书反而能促进讲书者的学习。

更容易记住书的内容
以前,我读完一本书以后,能记住的内容很少。后来,我开始写读书笔记,经过大脑的思考和加工,能记住的内容多了一点。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知道自己的方法哪里有问题。我读书时,喜欢划线,似乎把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都标记出来了,但是没有经过大脑的摩擦,没有记在脑子里。樊登老师的方法是,读第一遍书的时候不划线,不做笔记,只是读。隔几天,他画思维导图时努力回想内容,大脑经过足够多的摩擦,就记住了。为什么隔几天呢?因为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48小时内大脑会遗忘新知的72%。隔几天就是故意让大脑遗忘一些内容,再经过痛苦的摩擦,更容易记住。我很佩服樊老师讲书时,只凭一张思维导图,就能生动地讲述。可见讲书的方式让他的记忆力得到了飞速提升。
总之,讲书是一种很好的主动学习方式,即使不当讲书人,我们也可以利用这种方式更好地学习。如果能主动地在生活中践行学到的知识,我们的进步会更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