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面对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

面对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

作者: 猫之殇 | 来源:发表于2021-01-21 06:43 被阅读0次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是我国学术泰斗季羡林大师的一部作品集,在季老逝世4周年时,由其受业弟子,也是当代著名学者钱文忠组稿编撰而成。

其旨在“缅怀先哲,更在让广大读者朋友借此体悟和感怀老人家毕生的人生经历和人生智慧,从不同角度品鉴恩师的其人其文,以镜鉴当下,以反躬自省。”

季老因其博学与涵养盛名享誉中外。身上的标签众多,最著名的便是“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观其一生,会觉得这些赞誉实在不能囊括季老所有成就。

学术方面他"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精通12国语言,尤其是精于吐火罗文(当代世界上分布区域最广的语系印欧语系中的一种独立语言),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更在印度古代语言研究领域的工作、成就、造诣,都具有首要的、根本的重要性。

待人处事上他又是一位笃实敦厚,人们乐于亲近的博大长者。为人从来不矜奇、不炫博,脚踏实地,纯厚、质朴的性格特征和高尚的道德风范有着齐鲁人褒衣博带从容不迫的风格。

正所谓“花开并蒂”。季老不仅在语言及佛学专业研究领域卓有成就,而且在散文写作上也颇有建树。在其九十多年的有限生涯始终笔耕不辍,先后著有散文集《天竺心》、《朗润集》、《留德十年》、《牛棚杂忆》、《季羡林论人生》、《病榻杂记》等。

熟悉季老的人都知道朴实谦逊是他的根本。文如其人,季老的散文也形成:“淳朴恬澹,本色天然,外表平易,秀色内涵,形式似散,经营惨淡,有节奏性”的独特写作风格。

其文用词精炼朴实,感情流露诚挚感人。内容往往以小博大,于细微处见深情。其次他还注重行文的结构技巧和艺术性,体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人格理想也凸显自觉的东方神韵的古典美学追求。曾有赞誉称他为“20世纪最后一位真正的散文家”。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中选录多为季老对中外学者和文化名人的悼文。但读后令人哀而不伤,只发思古之幽情。这倒与季老推崇的“淳朴而不乏味,流利而不油滑,庄重而不板滞,典雅而不雕琢”行文理念不谋而合。

也许是佛学研究的原因,故友知交的离世在季老眼里莫如“三秋树删繁就简”,是“大自然的规律”,“这个规律是违抗不得的,也从来没有想去违抗”。

但是“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没有别的本领,只能把自己的优思从心头移到纸上”,如此而已。寥寥数字,季老面对逝者而将痛苦隐忍克制跃然纸面。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共分四部分。书中涉及大家众多,有我们景仰的陈寅恪、吴宓、朱光潜、胡适之、傅斯年、梁实秋、沈从文、老舍、巴金、臧克家、冯至、张岱年等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历史名人;还有瓦尔德施密特、西克、西克灵等西方著名教授学者。

那些我们日常生活中只能高山仰止、遥不可触的教授、学者、历史名人的脾性神情在季老笔下淋漓尽致、纤毫毕现,无一不是情态可掬,或张扬内敛,或率性周正,或持正守义,或隐忍委曲,活灵活现的朝我们走来。

我们既为孟实先生深陷囹圄仍在牛棚内悠然锻炼的举动开怀大笑;也为沈从文先生用牙咬麻绳解包裹的“粗蛮野土”劲忍俊不禁;更为老舍先生踯躅彷徨后纵身一跳跃入波心的举动扼腕叹息。

他用笔详尽的为我们呈现一群“读书人”的众生相。锥心刻骨而又没齿难忘。

季老笔下读书人遭遇的一生亦即一部中国发展史。战争时期的颠沛流离,统一时期的不离不弃,文革时期的深陷囹圄,和平时期的携手并进。

对在十年浩劫中遭受的非难和折磨都用一种异乎寻常的调侃和幽默态度来稀释淡化苦痛的记忆。无论何时何种境遇,季老和他周遭的知交至友都始终无怨无悔爱着我们的国家。

在《哭冯至先生》篇,季老描述回忆说:“城外炮声隆隆,大家不无幽默地说,这是助庆的鞭炮。可见大家并没有身处围城中的恐慌感,反而有所期望、有所寄托....只要爱我们伟大的祖国,待在哪里,都无亏大节....”

这样朴实而又真挚的爱国之情像一颗火红的心脏始终持着坚实的节奏跳跃于每个篇幅每段文字。

季老笔下对昔日师长、同窗的惜惋悼念之情是足以打动人心的。

“我在泪眼模糊中,看到老舍先生戴着眼镜,在和蔼地对我笑着;我耳朵里仿佛听到了他那铿锵有节奏的北京话。我浑身颤抖,连灵魂也在剧烈地震动。”

___《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篇中这样的文字使我们的灵魂也跟着剧烈的震动起来。

“我的泪都流到肚子里去了。为了冯至先生,我愿意把自己泪库中的泪一次提光,使它成为我一生中最后的一次痛哭。呜呼!今生已矣。如果真有一个来生,那会有多么好。

___《哭冯至先生》

“当我看到国璋安详地躺在那里时,我泪如泉涌,真想放声痛哭一场。从此人天暌隔,再无相见之日了。呼呜,奈之何哉!奈之何哉!”

___《悼许国璋先生》

这样的文字让我们对季老绵延不绝的哀恸之情感同身受,只希望天随人愿从此不要有这样人天暌隔的场面降临。

既然季老是语言大师中的泰斗,我辈捧读他的文字时手边离不开一本汉语词典应该算是正常的吧?!

这当然是一种笑谈,也许更多的是我的一种自我解嘲。

但不能否认的是,整个阅读过程中,季老文章中丰富的词汇量让人叹为观止,其深厚的汉语言功底尤让人折服。

通过的他的文章,我再次领略中国汉语言学的博大精深,也再次欣赏到中国古汉字无与伦比的魅力。

这是中国无数像季老和他笔下的诸多大师文化名人的功劳,更是他们那一代读书人的功劳。

向读书人致敬!

相关文章

  • 面对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是我国学术泰斗季羡林大师的一部作品集,在季老逝世4周年时,由其受业弟子,也是当代著名学者钱文忠...

  • 《感怀》

    爷爷、二叔、四叔、四婶他们走的时候,孩子们还小,面对生离死别,无动于衷。 父亲病倒,众子孙日夜轮流,伺奉左右,忙前...

  • 离别

    想知道,如何面对生离死别~

  • 伤别离

    现在才发现,在面对生离死别上,我已经是个大人了。

  • 面对你的冷暴力,我选择无动于衷

    我静静的坐在台阶上,冷静的思考,我也无能为力的事情。虽然从来不吸烟,但在这一刻,我倒希望我可以有一只点燃在...

  • 每日一练

    2018.2.27 甚少有人面对美食会无动于衷,除非。。。Ta已经吃饱了。。。

  • 我终于无动于衷

    我终于无动于衷,比任何时候都要宽容 用路两旁的青草,喂一头牛吃饱 而不是围堵 搬开沙子石头填满的沟壑 用山谷的泉水...

  • 三行情诗‖为什么

    我已经向你迈出了九十九步 可是你 为什么面对着仅剩的九百零一步无动于衷

  • 2020-05-09

    经营相处的温柔 去积累足够的勇气 去面对生活的生离死别

  • 面对辱母,谁能做到无动于衷?

    看了几篇关于“于欢刺杀辱母者”公众号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不能平静的原因,是这起案件牵扯到太多社会的敏感点,人性...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面对生离死别,我又不能无动于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sk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