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先生曰:“‘天命之谓性’,命即是性;‘率性之谓道’,性即是道;‘修道之谓教’,道即是教。”
问:“如何道即是教?”
曰:“道即是良知。良知原是完完全全,是的还他是,非的还他非,是非只依着他,更无有不是处,这良知还是你的明师。”
【译文】
先生说:“天命之谓性,天命就是人性;率性之谓道,人性就是遵循为人处世的根本方法;修道之谓教,获得根本的方法在于学习效仿”
同学问:“为什么获得根本的方法在于效仿呢?”
先生说:“道就是良知。良知原本是是完美无缺的。是的就还它个是,非的就还它个非,是非只依据良知来判断,更不会有其他差错。这良知就是你的明师。”
【浅谈】
1、上天是通过人性来引导我们每一个人,让自己按照人性的要求来行事,那就得掌握方法,要掌握方法那就得学习。
2、两者的不同之处在哪里?就在于“天命”“性”“道”“教”之间的相互关系。原话中:“天命”决定“人性”,“人性”决定“天道”,“天道”在“教育”里。先生的意思是:“天命”=“天性”=“天道”=“教育”。
3、在原话中“天命”仿佛是固定不变的东西,因为不断变化的东西恐怕很难成为最初的决定因素。而在先生这里,“天命”“天性”“天道”“教育”没有谁是固定不变的,都是互动的,它们在互动中实现同一。
4、心学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不承认客观(客观物或者客观精神)的决定作用。心学相信主观可以与客观实现互动,即“天命”=“天性”;而这一互动的前提条件是主观意志的实现与客观物的实现是同一件事。
5、即“天性”=“天道”;而“天道”通过“教育”又与“天命”相统一。也就是:“天命”“天性”“天道”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的圆圈,而“教育”在这圆圈中起辅助、催化、引导、服务的作用。
6、整句话中“天”的意思既包含自然的天,也包含了形而上的哲学内涵。“命”的意思是赋予、使命。“率”的意思是遵循。“性”的意思是天性。“修”的意思是修养、整治。“教”的意思是教化。
7、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本性”、“天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天道”,按照“天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化”。“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