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阅读的是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52条——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
繁重的课业负担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观察一下那种具有中等能力,勤勤恳恳地想把各门学科都学好的学生的智力生活的情形。他的全副精力都用在背诵、识记和保持上去了,一边能在人任何一节课上都回答得出,他没有时间去读一点“满足精神需要”的书,没有时间去思考。学校里有一条非常重要的规律性,在学生出于兴趣、处于认识的需要而阅读的材料总量中,要求学生以识记为目的而学习的材料所占的比重越大,他学习起来就越困难,换句话说,如果我们想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要求他记住的东西多两倍,甚至4到5倍。
如果学生除了教科书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如果学生其它的书读得较多,那么他不仅能够学好正课,而且剩下时间,去满足他在其他方面(创造的智力活动、锻炼身体、参加劳动、审美劳动)的兴趣。
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的主要途径,就是保证智力生活的丰富性,同时还必须克服知识能能力之间的脱节现象。
不妨从找一些六年级的学生,你让他们从教科书里读上几段,你就会发现,10人当中有5人还不会迅速地、有理解地阅读。阅读的时候,要眼睛能够把握、意识能够记住整个句子,让学生能够在眼睛离开书本的时候,凭视觉记忆回想出整句话来。一个学生只有学会这样阅读,他才能学会同时阅读和思考。
一个学生学会了同时阅读与思考,他才能不用死记硬背的方法去识记,而是一边想象一边对材料进行逻辑分析。这样,学生可以在10至15分钟的时间内,领会历史、生物、地理等教科书里的4-5页书的内容。
只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才能证明一个人是否有知识。
目前采用的教学法常常包藏着一种很大的危险性。这种危险性在于,用形象的话来说,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比如,学生在学习第一次俄国革命的时候,不分巨细,把每个细节和日期都记住,而不是从整体上考察全部历史事件,不会从细节进行抽象,去把握整个事件的总的轮廓,思考他的意义、实质及其对人民命运的作用。
只有当一个人看见树木是一个整体,他才能对每一棵树形成较完整的表象。没有看见过河,就不会懂得一滴水,所以应当这样来安排教学过程,使得高年级学生能从整体上分析完整的课题,去思考一些较重大的带探索性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备的品质:求知的愿望,认识的需要,使自己今天的精神生活比昨天更加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