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因为用经济学家的行话说,你拥有的东西属于你的一部分禀赋;另外,我偶然发现,与你即将拥有的那些东西相比,你更看重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
对于理性的经济人而言,这两种策略其实是一样的。如果向信用卡用是“折扣”或“附加费”并没有什么区别。尽管如此,信用卡行业都更倾沃斯基将这种差别称为“框架”( framing)效应,但在此之前营销人员已经察觉到了框架效应的重要性。支付附加费是要从兜里掏钱的,而享受打折“只是”机会成本。
“后见之明的偏见”( hindsight bias)这篇论文在学术界的知名度很高。该论文的结论是,事情发生过后我们会认为自己早就知道结果会是这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