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智慧思想思考者
深度|是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深度|是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作者: 荣阁区块链 | 来源:发表于2018-02-05 13:35 被阅读7次
丢的是脑袋,还是思想?

你,每一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按照短期内形成的规则,像木马一般的去旋转。

你,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着这个世界,按自己内心的意愿去评论世间的悲欢离合,为“冰花男孩”伤心流泪,替惨死的江歌“打抱不平”、给受虐的幼童以亲情般的关怀……

云南冰花男孩

你,一个完整而独立的个体,以自我的理智情感来看待着这个世界,来评论着这个世界,给世人提供着一个独立而特别的价值坐标,为每一件事来做注脚。

无论对于什么事,我们似乎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我们现已形成的价值观念支撑着我们去理解这个世界,去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而且,我们往往安于这样的思考和生活.

我们乐意在我们的价值沙滩上漫步,而不愿意伸脚去探索一下深海,抑或改变一下自己行走的姿势,我们貌似未曾思考过沙滩的来处,只是觉得走在上面好舒服、好温暖,最好可以走一辈子,又为何要去追问价值沙滩的归途?

可你是否曾思考过

为什么是你?

为什么你是现在的你?

你为什么会有今天的价值观念?

是什么塑造了这一切?

追溯生命的源头,你是由一枚受精卵发育而来,起点的你已是生命的奇迹,包含着你父母生命的精华积累。

生命从此开始孕育

你,在意识尚未苏醒的状态下,隔着娘胎来感知着周遭有限的世界,在一个温暖而陌生的坏境中呆了十个月。这期间,大量的信息透过母亲的身体向你汇聚。

有父母亲友的日常谈话,有综艺节目中的欢声笑语,有将陪伴你走下去的英语原声,或许还有中西方唯美的古典音乐、四书五经的诵读知音……

一切你母亲感知到的东西也将被你所感知,即使你不曾意识到,也不曾想起,可不得不承认,这一切都已成了你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构成了你生命中的底色,埋藏在你的潜意识里,在以后的人生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你慢慢地成长着,在父母为你构筑的环境中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在父母的教导下,空白的白纸上有了些许线条,你慢慢地有了基本观念和行为技能.

你学会了说话,懂得了不同发音所代表的含义,学会了初步的思考,你开始能判断一些世相,看到电视剧里的日本鬼子你会说他是坏人,看到喜羊羊便知道他聪明……

我是聪明的喜羊羊


你在头脑中孕育出了最基本的思维形态,懵懂的心灵对外界有了初步的认知,可以说,这些认知全部来源于你的父母和父母为你提供的环境,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为你提供着行为的模板,你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去模仿他们,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高雅的还是低俗的,都无一例外的将在你的头脑中留下映像。

若你的父母是斤斤计较、小气吝啬的人,你在和小伙伴的交往中也会不自主地喜欢去计较;

若你的父母喜欢阅读,那么家里的氛围会让你从小结下与书的缘分;

若你的父母脾气暴躁、经常吵架,那么你往往也会因你的暴躁而使生活混乱。

你在家庭里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会一股脑儿进入你的大脑,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最终必会以一种产品外化于外部,成为你自身的一部分。

如果说,你的思想是一件精美的陶瓷,那么原生家庭所带给你的,便是最初的泥土,泥土的材质往往决定着陶瓷最终的质量。最初的泥土某种程度上已经包含或是限制着陶瓷所能达到的品阶,最原始的材料大多时候是一切的基础和前提。

正如“烂泥糊不上墙”一样,你也别指望能用烂泥来塑造一个花瓶。糟糕的原生家庭环境是很难培养出一个卓绝的孩子的。

相反,来自于原生家庭坏境的一些世俗乃至错误的观点和想法往往成为制约你成长发展的根本原因。

你的父母毫无疑问的给了你最初的是思想模子。

但父母不是你唯一的塑造者,甚至不能说是主要的塑造者。因为学校的系统化教育给了你一个新的认知边疆,在学校这个集体化的群体中,你的生活变得规律化,每天定时定点地去做同一件事,在固定的时间内起床、上课、学习、睡觉,你初步开始懂得自我管理,独立意识也逐渐萌生出来。

在与同龄人的生活学习中,你逐渐学会与人交往,关注的中心从自我慢慢地移向他人,你不仅只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地去考虑到别人。学校教育是你社会化的第一步。

更重要的是,系统化的知识教育让你对世界的认知不再抽象、感性和自我,不再凭借个体的狭小经验来维持自我的思想观念,而是从一个更客观更全面的角度向你展示出世界的方方面面。

学校有逻辑的知识灌输让你的视线从家庭生活转移开来,移向一片更广阔的未知的世界,虽然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你可能没有感受到它给你带来的思想方式的改变,但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熏陶必定让你成为相较于曾经的另一个你,你的所有的一切都在这个熔炉中改变着。


通向未来的路

当然,学校和家庭并不是完全独立和割裂开来的,两者往往是同时进行、互相作用的,两个环境中发生的一切都在有意无意地塑造着你的思想,不管你有没有意识到,也不管你愿不愿意去接受。

加之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自我独立意识的加强,对与自我思想的价值塑造的重任往往停留在自己身上。

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社交平台(微信、微博、公众号、知乎、博客、头条……)发出自己的声音,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念,都可以为社会上的每一件事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而发音的背后却有着不同的目的和需求,有的只是想发发牢骚,纯粹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无论这种见解极端正确与否;有的却是作为自己的职业来发音,为了经济目的而往往扭曲事情的本源、违背自我的内心;而另外的一些或是出于一些险恶的用心、或是出于官方的需要,很多真相往往被掩盖,事实往往被模糊。


不做他人思想的奴隶

民众舆论只能被各种媒体所引导。一大热点事件出来以后,往往会出现几种主要的声音,各方观点在舆论场上搏击,吃瓜群众只能被一波又一波的的引导,后面往往自相矛盾,不明事情所终。

而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生活在这样的信息社会,每天醒来一睁眼各种信息便向我们涌来,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肆意地侵入我们的大脑,我们都在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各种各样的观点和意见,无疑,日积月累,这些观点和意见成了我们的观点和意见,最终,我们的思想被那些虚无的观点和意见所塑造,或者说,我们成了他人所刻意塑造的产品,而我们却难以辨别那些观点和意见本身的正确性以及背后的动机。

缺少思考力和洞察力的人的思想是极易被塑造的,我们应当相信我们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为外部坏境所塑造的产品。

每个人的独立意识都应该是自我在对万物的体察中深入思考而来的,而非外部环境中强加给你的,也非你所谓主动盲目获取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是我们思想的主要来源,而最终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你自己。无论你获取了什么样的信息,你都有权去加以判别思考再来吸收,你应该有权利决定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之所以要追溯是什么塑造了我们的思想,其目的在于认清我们的来处,不仅是生物性的来处,更是意识领域思想的来处,当我们以一种全局的视角去体察自我的来源,跳出自我的思考范围来思考自我的思考,我们将会对自己理解的更透彻,我们将更加地懂自己,不仅是自己的优点或缺点,也是自己优点和缺点的来处,不仅是自己的性格优劣,也是性格背后所包含的思考方式和生活方式。


我们每个人都行走在自己的价值沙滩上

当你梳理清自己价值观及其来源,你会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客观而清醒的认识,在这纷繁复杂、暗流涌动的社会中,能够有那份定力来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是为他人所塑造,被他人所引导。


那时候,你将会厌倦价值沙滩上的那份温暖和轻松,你会有无穷的好奇心去探索那未知的深海,只因为,你想换个姿势,找到自己,找到世界!



关注公众号【荣阁】(ID:TelonXi)

与你一起,用一颗温暖的心看世相百态,用个体的思考去追寻每个人的价值皈依。

相关文章

  • 深度|是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你,每一天,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按照短期内形成的规则,像木马一般的去旋转。 你,按照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去思考...

  • 谁主导了我们的思想?

    前段时间,明星乔任梁抑郁自杀事件引起了一阵轰动,一时间大家都讨论起“抑郁症”这个话题。 有报道证明:这些年抑郁症患...

  • 谁塑造了我们——说说我们“00后”

    当大家发现“90后”已经开始和他们的上一辈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才忽然意识到曾几何时那个被无数文章“批判”与“揭露...

  • 是谁塑造了垃圾人

    最近朋友圈和微博上面,都流传着一张关于垃圾人定义的文章和图片,告诫我们要远离垃圾人。在他们的口中,垃圾人是危险的,...

  • 让阅读带来的深度思考替代媒体文化---《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麦克卢汉说过一句话:我们创造了工具,工具反过来塑造我们。 如今,我们选择了怎样的媒体,媒体反过来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 祖国在我心中

    是谁, 给于我们不朽的生命。 是谁, 塑造了五千年辉煌的历史。 是谁, 让中华雄狮屹立在世界东方。 是我的祖国! ...

  • 谁塑造了我

    有时突然思索,会发现,自己不是自己发展而来,而是每个别人影响了我。 我小学默默无闻,来了个新的数学老师,五年级,廖...

  • 于仲达《我在北大听文学》里的作家

    作家,或是有思想深度的好,那就看他们的作品,他们是谁了? 往往是他们 鲁迅 周作人 郁达夫 沈从文 张爱玲 萧红 ...

  • 《苔丝》

    英国作家哈代的《苔丝》(也称《德伯家的苔丝》)不愧名副其实的世界经典。无论是故事情节、人物塑造、思想深度、写作手法...

  • 2020---Looking back on the year

    问题 :你的思想是如何被塑造的?回答: 思想的塑造过程: 国家意志的塑造 父母的教育和影响 自己读书的所思、所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深度|是谁塑造了我们的思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wb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