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8日 星期四 晴 26-36度
晚上,母亲打电话来说,和舅舅们商量好了,明天就送外婆去镇上住院。表弟是镇政府的副镇长,分管医药卫生工作。大舅给表弟打了电话,让他给外婆联系了床位。
“你还是抽空回来一趟吧,再看看你外婆,生前也许就见这一面了。”
“我先不回,外婆不会有事的,只要你们送她去医院,她能闯过这一关。”
“屁股上的褥疮那么厉害……烂的洞里能伸进去一个拳头,就算到了医院,那个洞也补不上呀!”
“医生护士总比你们护理的好,至少到了医院,输点营养液,外婆有力气了,慢慢就好了。”
“医生护士能又什么办法?!那个洞是要用肉去补的,到哪里挖块肉补进去呀?再说了,就算补进去,血液不循环,它也不会长住啊!”
“你们兄弟姐妹几个,天天照顾外婆,早点就没有发现吗?到底有没有给外婆洗过澡,擦过身子?”
“我每次照顾你外婆,都会给她收拾的干干净净。但她那个褥疮的洞,从外面看一点事都没有,谁会想到里面是空的,会是那么一个大窟窿呢!”
“上次脚上的伤还没彻底好,大舅就把外婆从医院接出来了,结果引发感染又第二次住院。这次,一定要多住一段时间,等外婆彻底好了再出院!住院的钱,你们都不用管,我们小一辈的人会出。”
“行吧,明天就去住院了,你放心吧。”母亲顿了顿说:“你爸后天要入院化疗,你二姨和小姨都走了,外婆就剩下我这一个闺女了,这里离不开人,正是需要我的时候,唉,你说咋办呢!”
“你先去医院照顾好外婆,不要操心我爸,他来市里住院,我管着就行。”
.........................................................................................................
中午,给母亲打电话,问她外婆今天的情况,是否有意识,是否吃东西了?
母亲说,她刚回到家,还没来得及去舅舅家看外婆。她去找阴阳先生看了,外婆的劫日不远了,就在七月底八月初。
“不会的,我外婆不会有事,她一定能活到一百岁,你们赶紧把外婆送医院,给外婆治疗,她会没事的!”
“去医院也是这样!医生护士能有什么办法。你外婆这是老病,老了,总是要走的。”
“那也不能让她这样躺在家里难受,送她去医院治疗,让她舒服点,她会好的。”
“谁知道你舅舅他们怎么想呢?”
“你去和舅舅们商量,一定要让外婆住院治疗。费用我们小辈来出。”
“行,我一会儿就去找你舅舅商量。”
外婆94岁了,端午节假期,我回去看她,她在小舅家住着。
进了家门,小舅一个人正坐在沙发上看手机,茶几上的饭碗里,是吃剩的半碗腊肠。
“你咋回来了?”小舅看见我很惊讶。疫情还没完全放开,城市间走动还不太方便。
“回来看看,外婆呢?”我问。
“在里屋。”舅舅说着站起来,推开里屋的门,把坐在轮椅上的外婆往外推。
外婆耷拉着脑袋坐在轮椅上,一动不动。
“外婆!外婆!!外婆!!!”我一声比一声大。
外婆稍微侧了下头,睁眼看我一眼,又闭上眼睛低下了头。
小舅从里屋的地上捡起一件旧衣服,拿过来铺到外婆的脚下,把外婆的没穿鞋的脚放在衣服上。
这时我才看见,外婆的右小腿,竟肿得比碗口粗,右脚更是肿得像一个发过了的大馒头,且腿脚都已发黑。
“外婆的腿脚怎么了?”我说着弯下腰用手去按外婆的腿,手过处是一个大坑。
“谁知道,可能是脚气,老流水,没见我拿旧衣服给她垫着。”
我蹲下来,把外婆的脚抬起来仔细看。外婆的右脚底,大拇指下侧,有一个核桃大的创面,伤口处肉已发白,像是腐烂了一般。
“外婆的肿,一定是脚感染引发的炎症,这得赶紧去医院看看!”
“已经好多了,刚来的时候肿得还粗呢!”
几年前,母亲考虑到外婆年纪大了,一个人生活,做饭吃饭老瞎凑合,身体越来越弱,就与我的三个舅舅和一个姨姨商量,让外婆到各家轮饭吃,每家管吃管住三个月。
儿子家要看儿媳妇脸色,女儿家要看女婿眼色,外婆最初是不愿意去的,觉得去谁家里都不如自己家自在。
她用一半烫面一半死面,活好拍成玉米饼子,煮一锅不稀不稠的玉米饼子汤。外婆早上吃两碗,中午和晚上又热热,各吃两碗。她说这是最好吃的饭。
后来,作为长女的母亲批评了外婆,让她别再执拗,如果坚持一个人生活,以后她什么都做不了了才去儿女家住,就是惹人不耐烦。
外婆终于不再坚持,过上了到儿女家轮住的日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