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八佰》让我们重温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悲壮往事。那时,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国民政府为了在九国公约会议上,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同情与支持。在凇沪会战失利后,命令国民革命军第88师第一营的四百多战士,留守苏州河畔的四行仓库,以战促谈。
护土:一寸山河一寸血
“只要我们还在战斗,上海就没有沦陷。”留下就等于牺牲,面对人数数倍于自己的日本王牌军第三师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当谢晋元将军临危受命时,他奋笔疾书:“余一枪一弹誓与敌周旋到底,流最后一滴血,必向倭寇取相当代价。”
10月27日清晨,突如其来的枪声响彻苏州河边,令前行的日军猝不及防。下午,日军在获悉对手仅仅是一支留守的孤军后,遂展开猛烈地进攻,并扬言“三小时内攻下四行仓库”。外围阵地的失守,没有让壮士们惊慌,他们依托坚固墙体的掩护,击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冲锋。阵地前,敌人除了多丢下几具尸体外,终究没能踏入仓库半步。
次日,日军的突击队顶着厚厚的铁板,靠近了四行仓库。他们意图采取爆破的方法,将墙体炸出缺口,从而打通进攻通道。在这紧急关头,机枪连的壮士挺身而出,采用自杀式的方式进行防御。他们将数枚手榴弹,紧紧地捆在身上,然后从楼上跃下,拉响导火索,落入敌人的阵营里,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壮士们每一次的高呼,换来的是敌人的一片哀嚎;手榴弹每一声的巨响,激起了对岸观战百姓的抗战热情。何香凝先生观之而感叹:国人皆如此,倭寇何敢!
护旗:一面旗帜一丹心
午夜,一位姑娘冒着生命的危险,泅渡苏州河,为守军将士们献上了一面国旗。升旗,就是主动去激惹刚刚失利的日军,意味着将招致日军更加疯狂的进攻,引来更大的牺牲,甚至丢失阵地。但是,升旗能告诉对岸的人们:中国军人依旧坚持着抗战,上海还没有沦陷!
抱着必死也要升旗的决心。谢晋元将军率队,于次日清晨,在四行仓库楼顶举行了庄严地升旗仪式。两根竹竿就是旗杆,当它撑起国旗的刹那,既鼓舞振奋了守军士气,羞辱了侵略日军,又激发出国人的爱国热情。河对岸的国人在发现了这面飘扬的国旗后,高喊着“中华民族万岁”、“抗战必胜”等口号。
事实如预想的一样,升旗招致了敌机的扫射。当前一批护旗手倒在露台上后,下一批护旗手便奋不顾身的冲上去,扶起旗杆,抢救伤员,对空还击。旗帜的号召力是无穷的,牺牲的壮士保持着护旗的姿势,受伤的壮士惦记着护旗的职责。生命诚可贵,护旗责更高,如此壮烈之举,让隔岸观战的国人黯然泪下,也让现场报道的外国媒体为之惊叹。面对困难,中华民族从不退缩,这旗帜代表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代表着勇于担当的精神,代表着敢于斗争的精神。
时代精神 薪火相传
连续几天阻击战,让日军寸步未进,既打击了他们的嚣张气焰,又提振了因凇沪会战失利而低落的士气。同时,守军将士表现出来的宁死不屈,寸土不让,以寡敌众的精神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同情。强攻不下,反取其辱的日军,最终撕下了和善的面具,决定对四行仓库进行重炮攻击。鉴于战事的发展可能会误伤英美租界,经国际社会斡旋,要求国民政府下令撤军,并同意中国守军途经垃圾桥,借道租界,撤退归建。为了保存有生力量,更好地参加到全国的抗战中,谢晋元将军放弃了以身报国的念头,命令队伍有序撤退。
借道成为谎言,撤退变得惨烈。影片将历史的真相湮没在人们的同情中。原本租界百姓夹道欢迎守军的历史,被艺术加工成突围壮士们血染垃圾桥。约定的时间,约定的暗号,租界关闭了照明设备,让壮士们在夜色的掩护下,通过垃圾桥。然而,日军早有准备,秘密的撤退变成了公开的逃亡。占据制高点和有利位置的日军,用机枪封锁了生命的通道,撤退路线成了屠杀的地狱。
八佰,是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最后一次战斗。他们天真地认为,通过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彻底地征服了中华民族。事实让他们不甚理解,当他们从“旁观者”变成“局中人”后,惊奇的发现:原本兄弟相残,争夺地盘的军阀,默契地将枪口对准了他们;原本欺压百姓,贪恋钱财的黑帮,莫名地拒绝了享受荣华富贵的收买;原本胆小怕事,忍气吞声的百姓,毅然的加入了复国谋兴的队伍,甚至不惜用生命去捍卫信念。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坚忍的意志永远都不会磨灭。无论什么样的困难,无论什么样的绝境,无论什么样的强敌,从没有人能真正地征服我们。昔日四行保卫战,犹如一声号角,唤醒了四万万中华儿女的觉醒,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今,抗疫逆行人谱写的新篇,抗洪救险人唱响的赞歌,无不引领着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心中红旗漫卷,肩上淬火成钢,跨过重重关口的古老民族,在千磨万击中愈加坚劲,在风雨兼程中行稳致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