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48639/5bac96f9980d7a82.jpg)
第一次知道褚时健,和我当时所在的公司本来生活网有关,因为本来生活就是褚橙互联网知名度爆品打造的一个重要平台。他们也推过潘苹果,潘苹果之类的品牌互联网农产品名人品牌,但只有褚橙是最为大众所知的。
那时候我对于褚时健老先生的了解,仅仅是一个红塔山烟厂的掌门人,锒铛入狱出来之后东山再起的形象。
读罢本书,方才知道,原来除了这些,褚时健还有很多很多故事。
(1)关于饥饿感和人生体验
看褚时健传记里面有段描写,说他们上学一段时间是吃饱一顿比如早餐或者午餐,接着就是躺床上一天,减少热量消耗,忍饥挨饿,扛过去一段时间。这种感觉实在太难受,他发誓再也不要挨饿。
当肚子饿的时候,大概刚开始会咕咕叫,等到再饿几个小时,会有一段时间不饿了,但再次饿感传来的时候,就有肚皮贴着胃,腹部收缩的感觉。当再饿一阵子,就浑身发软,眼冒金星,基本动弹不得。特别是晚上的时候,腹部不断传来饿肚子的感觉,让你翻来覆去,怎么也睡不着。
饿肚子这种感觉,不经历过是难以体会的,就好像濒死体验一样,从书中是完全读不来,体会不了的。但是,当你真正经历过之后,就能感受到,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再也不想要重复体验。
我总想,现代人是很少会有过这样的挨饿体验的。就仿佛范仲淹说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一样。现在我们居住的环境可能很少漏风漏雨的情况了,但在当时,每人都有温暖的茅屋,对他们来说,也是奢侈的追求。
说回肚子饿,古人说,仓禀实而知礼节,马斯洛也说了,生理需求(食物)是基本需求,不满足的话,其他很多都是空谈。所以,要保住能吃饱的底线,但也要知道适时饿一饿,有危机感。这是我想到的。
(2)哪怕命运不在自己手里
书里有点讲到褚时健夫妇(以及那个时代的很多人),都是只能管当下, 管不明天和昨天的。
因为昨天已经过去了,而明天,还不知道组织怎么安排,社会怎么需要。
因此,就有一天是一天,个人命运在组织的洪流里面飘荡沉浮,个人命运动荡难安。
现在的时代可能比较难以难以想象,不过,还大概就是那个时代的时代特色吧。嗯,难得的是,这种时候,或者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还有人破罐破摔,不再对生活有希望,还有很多人,包括一些名家大家,也选择了自我了断,致使大师陨落。
而褚时健夫妇仍然会努力把手头上的东西做好。他们的态度就是接受组织安排,同时不闲着,多干,拼命干。看到什么东西能做的就去做,就是干,干完为止。
这才能做得比别人厉害,比别人能扛得住打击。这种心态,这种定力,就是一种大的格局吧。
(3)双赢多赢
褚时健不管做烟厂还是糖厂,他都会想着给职工员工改善生活居住条件(建宿舍,抓鱼,绿化),改善收入条件(率先执行绩效工资),让大家积极性开动起来,肯干,乐意干。
而且,他为了让自己的烟厂有好的烟叶,他去主动培训烟农,主动修路,主动让利,使得烟农收益增加,产品变好。
同时自己烟厂的原材料好了,品质也高了,这也就是双赢。协调别人的利益,创造利益给别人,这样别人也会把自己想要的东西给自己,这就是一种双赢,多赢的思想。
是比我赢你输这种零和博弈更高一个段位,很值得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