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
【注释】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鲜(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宋·朱熹:“言君子凡事专用力于根本,根本既立,则其道自生。若上文所谓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也。”
【译文】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解读】
一个人在家中是很好的成员,在工作岗位上也一定是很好的员工。他必定能尊敬领导,友爱同事,做事认真,高效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做事一定要抓住根本,根本就是孝悌,也就是家庭伦理。把自己的家庭经营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如果自己的家庭都是一地鸡毛,何谈安心地工作,友善地对待同事和朋友。那一切都是空谈。
不健康的家庭模式,会极大程度影响我们的性格和情绪,乃到我们的外界关系。如果一个人跟他父母之间的关系很糟糕,一天到晚吵架,那他们跟他人的关系也必定是如此。
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与父母关系的投射。所以处理好家庭关系很重要。
向外界求索,不如向内寻找。家庭关系不好,可以去修炼。调整好家庭关系,也可以改善与他人关系,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价值感,生活就会变得更好。
当然关系的调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相信并持续地改变。坚持做下去,充满耐心去等待变化,达到质变化,生活会发生巨大的变化。
其实,一个人最重要的,不是去追求虚无的目标,而是着眼于细节。努力做好家庭中你所属的角色,以此为基础,逐渐理顺各种关系,逐渐变得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