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再难出贵子”触动着一大波人的神经。“城堡已落成”更是反应了社会当今一种浮躁的心态。“我屌丝,是因为社会制度,我没有错,错的是这个世界”更是大部分人有的心态。
很多人都恨不得明天就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这显然是不符合现实的,有付出才会有回报。你对这个世界付出什么,这个社会才可能回报你什么。财富不可能凭空产生,而是会像效率更高的群体集中。而这些财富的积累也不是一时间完成的,而是通过一两代人的努力。
阶层流动更是需要长时间的维度去考察,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确实是现实考察的现象。
著名的经济学家曼昆就曾提出代际收入存在均值回归的现象:父辈收入越高,他们后代的收入就会低一点,尽管较之平均值还是很高,但较父辈收入来说是低的,这样一辈一辈传递下来,再高的收入也会趋于社会平均收入,这样的理论同样适用于低收入家庭,不管收入多低,你的孩子收入会增加,一辈一辈传递下来,也会趋于社会平均收入。在这个世界上勤奋的人比懒惰的人要多而杰出的人比平庸的人要少,这点毋庸置疑。老子比儿子杰出,儿子超越老子的概率越低。儿子比老子杰出,儿子超越老子的概率越高。
在古代,雄才大略的名君掰着手指头都数的过来,很多朝代都是开国的前几个皇帝还行,然后一代不如一代,好不容易出一个盛名的好皇帝,基本也要被下一代拖个后腿。不说远了,就拿近代的说吧,张作霖,东北王当年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几个人之一,少帅上来没几年就给败完了。虽然这个世界上确实存在比你出生好还有比你努力的富二代让人感到绝望,但从这个世界上的比例来说毕竟是少数,从来没有一个家族能做到下一代比上一代好的,如果真是这样,秦始皇的万世基业的梦想早就有人帮他实现了。
很多商人和从政人员,他们在自己的成功路上受过很多苦,他们的成就来之不易,他们普遍会存在一种观点就是,我年轻的时候折腾的太累了,我就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安安稳稳舒舒服服的,不要在经受自己曾经受过的苦。于是他们的后代大都处于一个安稳的职业和状态。这些靠父辈福荫庇佑在社会立足的,普遍会缺少一种企业精神,缺乏父辈那样配置资源的动力和精神。而这种企业精神才是一个人成为精英的根本。从配置资源到被配置资源,代际收入就在中间逐渐趋于平衡。
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正是这个道理,二代总体来说肯定没有屌丝那种强烈的上升渴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难度又非常大,盛极而衰,是更古不变的道理。
中国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捡钱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很多行业经过野蛮生长和跑马圈地,已经形成了既定的利益格局。但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因此机会也是永远存在的。很多行业的发展也是无止境的,各种小风口很多,大风口也不少,新兴行业不一定与传统行业相互割裂。反而新兴行业依附或者服务于传统行业,传统行业要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这中间本就包含很多机会。你发现的一个小需求、小痛点,都有可能是机会。传统行业的死亡,新兴行业的崛起,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与其守在电脑前抱怨,不如马上挽起袖子干。
就像农业看起来离互联网最远,但农业作为最传统的产业也决定了‘互联网+农业’的潜力是巨大的。
首先,数字技术可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例如,利用信息技术对地块的土壤、肥力、气候等进行大数据分析,并提供种植、施肥相关的解决方案,能够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其次,农业信息的互联网化将有助于需求市场的对接,互联网时代的新农民不仅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先进的技术信息,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掌握最新的农产品价格走势,从而决定农业生产重点以把握趋势;再次,农业互联网化,可以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积极投身农业品牌打造中,具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群体日趋壮大,将可以创造出更为多样模式的“新农业”
在过去和现在,有人靠PC发财,有人做网络发财、有人做淘宝发财、有人做微博发财,有人做APP发财、有人做公众号发财,那为什么每个逆袭的故事里没有你呢?
▼
一句话,只有头脑和四肢都勤奋的人才可以获得成功,现在这个年代,不管是研究提高性能的智能算法,还是开发一个APP,不管是搞技术还是做销售。每个提高社会效率或者满足客户需求的创新,都是一个小风口,都是一个上升的空间。作为普通人,只有更开放、更积极、更努力的融入这个世界,才能实现梦寐以求的伟大逆袭。
我是老姜
用尽全身之力来博你关注
想看更多资讯就请关注我们吧
我是不会承认这是一条硬广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