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之【军法与兵法】

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之【军法与兵法】

作者: 石山下 | 来源:发表于2023-08-06 22:45 被阅读0次

《孙子》是一部兵书。但《孙子》不仅是一部兵书,还是一部讲中国智慧的书。智慧是个中性词汇,可以做各种解释,学以致用不是学以致庸。

西方人一直有个印象,中国传统,重视战略防御,崇尚有限战争,低估“纯暴力”,其实,它还有另一面。我的印象是,中国传统,确实不够凶蛮,但也不是“和平鸽”。

这种历史,稍微有点枯燥,我劝大家要有耐心。它是一扇门,门是关着的。打开这扇门,你会发现,里面的院子很大,房间很多。

鲁迅故意说,青年要少看或不看中国书。他劝伏案功夫未深的朋友,根本不必读线装书,非读不可,与其读经,不如读史,尤其是野史和杂说。

古典就是古典,就像供在博物馆中的文物,我是隔着玻璃柜欣赏。现在,我们置身其中的文化结构已发生变化,经典的概念已发生变化。

战略(strategy)和战术(tactics)。战术是讲战斗的指挥艺术,战略是讲战争的指挥艺术,用下棋打比方,前者是每一着、每一步怎么下,后者是全局怎么下。

一切我们称为玄妙的东西,其实都是来自最普通的东西。

军法讲什么?就是讲如何“有兵在手”。军事的第一要素是人,是人组成的军队。军队是怎么征集上来?征集上来,怎么按一定的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各级编制有多少人?配备什么样的军官?这是第一件事。

其次,有了人,还要把他们武装起来,配备战车、盔甲、盾牌和各种武器,人要吃饭,马要吃草,给养怎么解决。这是第二件事。

最后,什么都有,还要训练他们,让他们上下协同,熟悉武器,熟悉号令,熟悉阵法,熟悉军中的各项规定,什么该赏,什么该罚。这是第三件事。这是用兵之前的“开门三件事”,古代和现在都离不开。

我估计,早期兵法,主要就是讲治兵,用兵是从治兵发展而来,这是兵法和军法的中间环节。

军法的存在,提醒我们,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光凭兵法就能打仗。

兵法不是无源之水,不是无根之木,如果把军法抽掉,编制不知道,兵器不知道,阵法不知道,什么具体东西都没有,兵法就成了游戏。

西方军事传统,他们没有像样的兵法,但推崇实力。他们重财力、重兵器、重技术、重制度、重训练,看重的正是最基础的东西。任何兵法都离不开这些扎扎实实的东西。

军法生兵法,兵法包括治兵和用兵。军法,都是硬性规定,一条条写下来,叫人照章办事,军令如山,不能想改就改。可是兵法的法不一样。它是指挥艺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要的就是不循常规,不依常法。

中国兵法,靠的是“兵不厌诈”。“兵不厌诈”,就是无法之法。如果照字面直译,“用兵最讲用诈,诡诈越多越好”,似乎不能曲尽其妙。我以为最好的翻译是“没有规则,就是唯一的规则”。

军法和兵法,正好相反。军法讲的是法度,兵法讲的是兵无常法。

用兵的前提是治兵,治兵的结果是用兵,治兵和用兵不一样,但谁也离不开谁

兵法的特点就是“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它是一定基础上的胡来。没有基础不行,没有胡来也不行,和艺术的道理一样。

最值得注意,是任宏把兵书分成四种,即权谋、形势、阴阳、技巧。李靖说的“三门四种”,“四种”就是这四种。

权谋、形势,讲指挥艺术,战略战术,这是一类;阴阳、技巧,讲天文、地理、兵器、武术,属军事技术,是又一类。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形势是什么?就是兵力的配方,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有虚就有实,有众就有寡,怎么分配,奥妙无穷。大计和小计,权谋是大计,它是小计。形势是因敌制宜、因地制宜的各种对策,好像医生对症下药开药方。它的特点,是遇什么问题,讲什么对策,解决战斗中的实际问题。权谋讲战略,它讲战术。

战术的要求,是机动、灵活、快速、多变,一是运动,路线和速度怎么样,二是打击,是不是意外和突然。诡诈,绝对不可少。

任宏的分类,为我们划出了后世兵书的基本范围,也排出了四类兵书的长幼尊卑。权谋最尊,纯用古典,越古越好,后世保存最多;形势,也很重要,但不如前者,大多亡佚;阴阳、技巧,很多是随作随弃,后世保存最少。我国传统,尚谋轻技,和这种阅读结构有关。

相关文章

  • 军法与兵法(《兵以诈立》)

    军法讲什么?就是讲如何“有兵在手”。 军事的第一要素是人,是人组成的军队。军队是怎么征集上来?征集上来,怎么按一定...

  • 【77】“兵以诈立”,是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

    原文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注解 “兵以诈立”,这句话有点误导。有人把这当成《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

  • 2《孙子兵法》精髓

    孙子兵法核心:兵者诡道,兵以诈立。诡也,千变万化出其不意;诈者,阴谋诡计欺骗迷惑。排兵布阵,要因形用权,战...

  • 行动的必要条件

    本周我们的主题,继续研究《孙子兵法》,《军争篇》日:“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军事行...

  • 一分一合,以敌为变也

    “兵以诈立”,是踢足球的假动作,不是兵法根本,更不是价值观 原文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华杉详解 ...

  • 读书笔记|《孙子兵法》(36)

    《孙子兵法》军争篇(4) 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故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

  •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七)

    书摘笔记 《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华杉读透孙子兵法] [兵法] [格局拓展] [思维] 第五章 兵势...

  • 谋战

    数读《孙子兵法》初读,枯燥;再读,有品;三读,拍案;四读,思考。《孙子兵法》的始计篇中有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

  • 考究是花了功夫的,逻辑是稀碎的,观点是西方的 ,思想是“自由”的

    读李零《兵以诈立:我读孙子》第一讲第一段后感 我们读外国文学的时候,也是有挑选的,找的都是名著,那些所谓名著不一定...

  • 向小处行

    随着认知的不断升级,读《孙子兵法》的次数越多越能较全面体会书中的智慧。 《孙子兵法》不教你诈,它是一门哲学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兵以诈立—我读《孙子》之【军法与兵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iw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