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的必要条件

作者: 吾心自足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7:30 被阅读20次

          本周我们的主题,继续研究《孙子兵法》,《军争篇》日:“故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

        “军事行动以误导敌人为主,因为有利益而采取行动,以集中与分散兵力为变化。”

    兵以诈立被误会甚多(与图文无关)

          兵以诈立,很多人读《孙子兵法》都以之为全文的核心,兵法嘛就是一个诈字。其实从篇目上我们就能看出,计篇为第一,五事七计,通过比较计算,先胜而后求战,没有诈什么关系。诈放在《军争》第七篇,前面六章,庙堂计算、作战谋攻、形势虚实,都讲完了,开始两军具体的军事行动了,方才开始讲诈。

          诈,言字旁,即用与语言有关的方式去欺骗博弈的另一方,本质上是隐瞒自己的意图与行动,欺骗与误导对方,就是唐太宗说的“多方以误之”,让对方失误调动敌人。中国人都喜欢打乒乓球,发球时晃假动作,就是身体语言的诈。但打球不能只靠假动作,这不是根本与核心,重要的还是练好基本功,提升综合能力。

    发球的高水平假动作

    以利动。

          以利动,有人讲是见利而我动,但如果对方故意以利引诱你,不就上当受骗啦,诈骗犯罪不就是用假利引真钱吗?也有人认为,是以利而动敌,让敌人见利忘义,进入我的圈套,孙子之前不也说利而诱之。不过联系上下文,我个人以为孙子在此处,是想阐明自己一个重要的行动原则,叫“利益原则”。

            利益之利,好处、资源也;益,增加、发展、渐渐地(益习其声)。利益原则,指是否选择此次行动,在于它能否使我们发展、进步或资源增加,哪怕是渐渐地缓慢地。而对方给你的饵,要经过具体分析,看其本质是否在长远上真的有益发展、进步或增加资源。利益原则,看似简单的道理,施行则不易。古往今来有多少行动,往往都是因为压力、焦虑、恐惧、无聊而漫无目的、莽撞冲动,进而导致灾难性后果。

    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引发灾难性后果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大举入侵苏联,全世界震惊。一年多前,才与苏联结成联盟的希特勒,怎么会突然袭击苏联呢?从希特勒的心理来分析,坚决抵抗到底的丘吉尔让他难以忍受,同盟的斯大林又总是漫天要价,而且随时可能在德国的背后捅刀子。这种一柔一刚的两面夹击和对苏联背叛的恐惧,终于让这位以艺术家自命的帝国元首失去了战略定力,转而决定先发制人,彻底击败苏联(王鼎杰.二战大牌局)。恐惧和焦虑性行为让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走向。

    《二战大牌局——七强国的战略博弈》

          所以思考清楚下一步怎么行动对我有利,是孙子强的行动必要条件。不能做到有利益才行动,是人性与生俱来的弱点。所以下文中孙子才会提出,不动如山的战略定力有多重要。

    以分合为变。

          分合就是力量上的集中与分散,战术上的奇与正,正兵与预备队,先发队员与替补队员。《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说“兵散则以合为奇,兵合则以散为奇。三令五申,三散三合,复归于正焉。”,分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下周,我们将讲解《孙子兵法》在日本传播最广,影响最大的四句话:疾如风,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

    武田军军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行动的必要条件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qwy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