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完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很多年前,读过,觉得读不懂,后来也还是读过,还是读不懂,而这一次读了,觉得懂不懂不是重要的。
写作本身,就是发泄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内心的东西。这一点,《麦田里的守望者》一直是我的标杆。写作,很多人都在讲,是写内心的东西。而内心的东西,或许是独有的,但《麦田里的守望者》最终风靡,也验证了,这些看似古怪无奇,这些啰里啰嗦的言论,又未尝不是我们每个孩子,每个成年人都会或多或少经历过的景色呢。
这个少年,在读书的时候,看到的人,经历过的事情, 把他写下来,描绘出来。这是日记,也是自己对自己的观察和发泄。从《麦田里的守望者》里,我看到了很多,很多各种奇葩的想法和内心滋味。万象的世界,总有一样的情怀。这一次阅读,直中要害。我再一次对写作,对阅读有了更深的印象。
写作是什么,是表达自己真正的内心。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哥哥拿了妹妹的零用钱,但不舍得去花。虽然说是要远走他乡,但兄妹见面后的,一系列感情的变化,讲的很真,潸然泪下不过如此。爱,在文字里,透露的非常具体而生动。妹妹不想让哥哥去流浪,而哥哥在动摇。妹妹,也准备和哥哥一起去找一个可以带来真正快乐的地方。孩子的内心,是饱满的,也是复杂的。每个人孩子的内心,都是一个七彩的图版。我在读到最后,我知道了,我们每个人,又何尝不是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的那个男孩呢。他的喜怒哀乐,他的真实坦荡,他的堕落与自毁,以及他的恐惧和喜悦,都是在他走过的那一段青春岁月里,被看见,或者说让读者,看见。看见那个他,或许有很多类似的点,仿佛在看见我们每个读者的自身。
经典文学作品,总是会打动很多很多人。为什么,因为它带有普遍性和治愈性。小说,最终是在讲故事,一个人看到的世界,用第一人称把它还原回来。那些陈年的往事,那些过程,仿佛都可以再我们自己的生活轨迹中寻觅得到。从俗世中来,到灵魂中去。这是写作的高境界。治愈,其实最应该治愈的就是我们自己的灵魂。
小说到最后,用一段特别有趣的梗概结束了这个伟大作品的收敛。那些我曾经,骂过的人,恨过的人,不喜欢的人,现在想想,还真特别想念他们。多么经典的一句告白啊。
孩子的心,大人的内心,其实都是有很多相似之处。所谓成长,也许就是那些看似,我们自己看不惯的人,讨厌的人,给自己曾经带来内心的伤害,才能真正被我们自己回忆起来。当回忆起来的时候,不是每一件事情,都能治愈我们。但当我们再去想时,到非常想再去在看看他。这个过程,其实,说白了,人的内心,在变化,看似很大的事情,也许过去以后,不如九牛一毛。
什么是《麦田里的守望者》就是,敢于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敢于去直面自己脆弱而坚强的内心。在读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自己也未尝不是那个一样的脆弱而敏感的人,未尝不是再想,去做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
在麦田的尽头,守在那里,把美好,留在身边和心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