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枚应届毕业生,秋招失利,再战春招。我也想知道在834万应届毕业生当中,我应该如何应对春招,于是便对秋招作了个复盘。
先讲讲我秋招的故事,作为一名环境科学专业的硕士毕业生,因为不想再为几张印着某杂志的论文而奉献自己的余生,找工作之初,就坚定跨行。接着海投简历,虽然说经济的寒冬来了,互联网行业洗牌,金融寒冬,快消阵痛,房地产低迷,但是我也幸运地收到了来自各行各业的笔试面试通知,我回忆了一下,包括房地产、互联网、IT、快消等行业,唯独没有收到环保行业的笔试面试通知,因为在自己这三年研究的领域里,我一份相关的简历都没投。后来收到了一两个offer,但是因为各种原因,我拒绝了。所以现在的我,沦落为没有offer还要继续参加春招的应届硕士毕业生。
说起失利的原因呢,我就从自我认知、准备技巧和心态这三方面聊聊吧。
1
自我认知说的通俗点就是要了解自己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的价值观是怎么样的。我一开始就觉得搞学术性研究不符合我的追求,我觉得这个对于实际生活没有什么用处,我不想在自己生命结束的那一天,回忆起自己的今生,就发了几篇文章,于是我一开始就不选择继续做学术性研究。还有就是你是想要安稳的生活呢?还是想生活有点变化呢?想要安稳就考公务员,去事业单位,去高校当老师,不过也是相对而言的,因为如果你是一个富有野心的人,去到哪里也不会轻松,高校的老师有的只是上上课,有的还是得日以继夜的搞课题研究。自我定位清晰了,那么这将会体现在你找什么类型的工作,你怎么回答面试官问你的问题,比如你为什么选择我们,你为什么转行。
以上的自我认识更多体现在对于人生大方向上的抉择,在找工作的过程中,还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个性特点,去挖掘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我虽然在大方向上确立了目标,但是对于具体想从事哪行和自己的优势,我还不是特别清晰,所以才会收到各行各业的笔试面试通知,不过有一点还是可以借鉴的,可以在工作内容上选择相似的岗位。
2
其次准备技巧也很重要呢,找工作可不像大学考前突击两个星期就能过关。从关注招聘信息,简历撰写,投递渠道、笔试、面试到签订offer,这是个长久战,每一步都有坑,我也踩了大大小小的坑。我就言简意赅说下重点吧。
关注招聘信息上不要局限于学校就业信息网,要多渠道关注,投简历也要多渠道投递,除了自己学校就业信息网,还有别人家的学校就业信息网,还有前程无忧,大街网,应届生求职网,海投网,还有各大微信公众号,渠道太多也有弊端,就是消息铺天盖地抓不到重点,会遗漏,那么可以选择几个当重点对象。简历撰写方面最常踩的坑就是一份简历投多家公司,多个岗位,这是不对的,咱们写情书,还要针对不同的人单独写一封呢,简历要挖掘优势,但是呢,不要5条都是重点,不然就突显不出重点了,咱们还是选择两到三个针对岗位的优势重点描述吧。对于笔试,我也失利了几场,有一场面试通过了,最后笔试没过,心理还是很难受的,还有的笔试自以为没戏,竟然过了。值得一提的是,在笔试的时候会看到类似于“职业性格,无关对错“这样的话,不要掉以轻心,以为所有的笔试都无关对错,有的逻辑推理题还是有对错的,要像对待考高数一样,还是提前练习吧,多练一题,也可能增加一份正确的概率呢。面试是失利比较多的环节,最失败的还是简历筛选,10份简历差不多一份回应哈。面试容易心态爆炸,这个我等会重点再说一说,还有就是没技巧,抓不到面试官问的重点,有两点建议,第一充分了解那个公司,那个行业,那个岗位和你的关系,第二要十分自信。
3
最后是心态了,这一点真的非常重要。我也心态崩过,在秋招的尾声里,11到12月我的心态有点失衡,索性就没找工作,也因此错过了一些机会。还有我身边的同学,面对毕业就业,普遍焦虑,就找工作这件事来讲,还是以长期主义的心态去坚持,拒绝速战速决,打持久战更利于身心健康。每次从经历中总结经验,面试不好,就多面试。从毕业找工作背后的原因去分析,我们是在为我们整个人生价值而努力。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多走几步。最后借用下陈果教授的结论,我们的厌世更多的是自厌。无论是找工作还是其他困难,当我们产生焦虑时,是否是不愿意接受不美好的自己,是否是因为没有达到自己或者他人的期望,那么试着接受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