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这个题目之后,就陷入了深深的思考,读书这么多年,喜欢的作家真的还是蛮多的呢。
小时候读书不多,如果有一本书可以读到底,那一定是这本书的故事深深吸引着我,那时候,几乎没有关注到书的作者,所以小时候,心里并没有喜欢的作家。
应该是中学之后吧,当时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是那样的家喻户晓,于是知道了金庸,喜欢上了金庸的作品,每一个故事都那么引人入胜,几乎读遍了能够找到的金庸的武侠小说,后来还知道了著名的武侠作家“三剑客”:金庸、古龙、梁羽生,慢慢找了相关作品,一一读来,听故事、看热闹的成分居多,不会想到作家在作品中所用的心思,更不会去学习和研究作家的写作思路和作品的结构。
后来的读书,跟风的样子,喜欢了琼瑶、三毛、梁凤仪。
有一天,在书店中看到一本书,书的名字特别吸引我,叫做《开到荼蘼》,想起那句诗《开到荼蘼花事了》,作者是亦舒,现在想来,具体的故事已经有一点模糊了,但是那本书的表现方式,让我难以忘怀,就是句子,段落,书中的句子那么简洁,段落那么短,读起来那么有趣,给人的印象是字字珠玑,不可更替。
这会儿是真正喜欢了作者,而且喜欢的是作者的写作风格,那些简短快捷的句子段落,那些引人入胜的故事表现手法,甚至那些清醒明智的主人公的故事,是的,那些故事里的主人公,无不是看透了世态,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方式,而且,每一本书都有着可以抄写和借鉴的经典语录,有一些经典语录甚至可以作为人生的启示录。
正因为如此,我的读书历程翻开了新的篇章,我开始记大量的读书笔记,开始关注所读书的出版商,出版时间,关注书的印次,以及张数,开始摘抄书内自己喜欢的大量经典语录。
有一些语录至今还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叫人难以忘怀。比如,亦舒在书里有这样的话:一个成熟的人往往发现可以责怪的人越来越少,人人都有他的难处。
失去的东西,其实从来就未曾真正属于你,也不必惋惜。
有能力的人影响别人,没能力的人受一群人影响。
麻烦来找你,你才去应付,如不,让它沉睡。
……
从亦舒的作品里,领略到诸多的人性冷暖,做人之道。
常常有这样的心思:啥时候,可以写出像亦舒的书一样出名的作品来呀?
是以,最爱的作家是亦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