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好,我是爱阅读、爱写作的西陆华胥。
今天和你分享最近读完的一本书:《减法》。
这本书很有意思,讲了什么呢?
全书的核心思想就是:减法具有强大的力量。
书中深入探究了我们为什么会忽略减法,以及如何规避一味做加法的思维陷阱,通过做减法,破除内卷,过上富足的生活。
当然了,对于我们如何应对现实生活中的无序和纷杂,作者也给出了做减法的建议。
具体内容上,这本书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看见「更多」,第二部分——分享「更少」,作者想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让我们看到减法所具有的改变工作和生活,甚至是改变世界的力量。
接下来,开始我的分享。
1
在第一部分,作者从儿童玩具、进化论、人类学、认知心理学、城市规划、全球气候变暖等一系列现象和问题展开,在多个方面探讨了我们更倾向于做加法。
1)从生活中的案例看,我们在不知不觉地做加法。
物品越来越多,用越来越多的时间获取信息,设定的计划总比放弃的多,工作中倾向于做更多的事。
2)从人类的生物进化看,天生有获取物品的本能。
因为对物品和食物的获取,会激活大脑中的奖励机制,这样的本能让我们倾向于得到更多东西。
在对数量的感知上,我们更倾向于做加法。更倾向于追求绝对数量的增加,而忽视了相对数量。
3)从人类文明发展看,文明也是由加法定义的,容易让人忽视做减法。
建造各种建筑,书写记录信息,生产各种物品,这些通通都是加法。
4)从社会文化的角度看,也是倾向于让我们做加法。
在时间和金钱上都崇尚做加法的现代社会,我们一味追求多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规定和制度越来越复杂,新制度发布,然而旧的制度并没有废除。与此同时,很多产品也是在不停地做加法。
这样的经济因素进一步强化了我们生物本能和文化发展中做加法的因素。
作者认为,使用加法的本能,崇尚更多的文化,不断增长的经济,恰恰反映出来,减法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挥。
2
在第二部分,作者分享了如何「更少」,也就是怎么培养减法思维,在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中看得更透彻,活得更轻松。
1)进行思维反转,作者提到了满意度达成后的更少。
拿儿童学自行适合这件事来说,正常规格的自行车和带有两个辅助轮的自行车,其实不利于他们学自行车时掌握平衡。
这是满意度达成之前的更少。
而平衡车,不仅没有辅助轮,而且去掉了脚踏板,却能够帮助新手更好地掌握平衡学习自行车。
这就是一种达到满意度之后的更少。
作者提倡,我们应该在达到满意度之后,继续寻求更少但是更好的效果。
2)在语言表达、文章写作的时候,也要学会做减法,呈现引人注目的更少,而不是特别庞杂的各种内容,把真正重要的内容淹没了。
不用减法的表述,而是用一些相近的表述,如清理、切割、揭开等,从而提高其他人的接受程度,绕开大家做加法的本能,以及把减少当作损失的倾向性。
3)对于一个复杂的系统,作者也提倡做减法。
首先看清整个系统本身,然后明确系统中存在的要素与它们相应的关系,通过减少组成部分来提升整体效能。
这么做是因为,为了改变系统,我们要找到系统本质,这需要去删除一些细节。
作者还提到,在环境保护上可以使用减法的思路,来降低GDP只会做加法带来的影响。
4)对于信息时代,我们也可以做减法,有效应对信息疲劳和信息过载。
比如,有意识地定期做减法,清理书架和收件箱。有意识地甄别自己输入的信息。
以及,从不重要的内容中过滤出重要的内容,从复杂的想法中沉淀出来有用的想法,学会去除错误的想法,留下来真正好的思考。
作者在结尾把全书内容做了精要概括,主要是四个方面:
思维反转:用加法前先尝试用减法;
拓展:既考虑加法也考虑减法;
提炼:把关注点放在人的身上,关注本质;
坚持:坚持做减法,坚持做看得见的减法。
两页半的凝练表述,风格很减法...
对了,如果对这本书感兴趣,可是时间紧张的话,建议你直接读第二部分就好了。
3
简单谈谈读书感想吧。
看过书后,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倾向于做加法,而容易忽略做减法。
作者从多个方面探讨的原因,确实很好地论证了加法的现状和减法的潜力。
想要摆脱加法的惯性,就需要通过减法的思维法则来删繁就简,实现少即是多的效果。
也就是,警惕做加法的本能,练就做减法的直觉。
这套减法的思维法则,有点反常识,但是真的有效,它能够帮助我们避开总在做加法的陷阱。
让我们从事务缠身、身为物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保留最为清晰重要的思考,实现高效地工作,惬意地生活。
其实,人生的修行,就是不断做减法的过程。
从小到大,我们在选择上不断做减法。
越早的时候,可能性越多,而一次次的选择,就是减少其他选择,聚焦在我们所需要,或者认为重要的选择上。
越长大,越孤单,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朋友越来越少。
人生旅程的不同阶段,我们总在主动或被动地与一些朋友道别。
年少时候,能招呼一帮朋友,年长以后,翻遍通讯录也找不到几个可以深聊的了。
很多时候,这种减法,也是一种被动的减法,随着人生阶段的变化而来。
当然了,这本书中提到的减法,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法则和行为习惯。
希望我们都能学习起来,从物质到精神,践行减法的法则,发挥减法的力量,破解内卷困局,实现轻装上阵。
与你共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