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3—30
含山县归马鞍山市辖,长江北岸,巢湖之滨,8个镇,人口45万,是个小县,是春秋吴楚故地,是一块具有历史文化的古老土地。
到马鞍山,是出行前规划中三个必到的地方之一,因高我一届的李言令学兄多次邀请去看看,正好路过含山县、和县。
1978年的10月初,我刚到南京运校报道的当天,有个人拿着脸盆和暖瓶敲我的宿舍门 。我开门后,他便问:“哪位是~”?我便告诉他,我就是。原来他是事先从学生科查到,我是从青岛来的,住在那个宿舍,特意送来的。都知道,大老远报到的新生,一般都不会从家里带着脸盆和暖瓶。
敲我宿舍门者,就是这位老家青岛,合肥长大,马鞍山工作、成家的李学兄。从那一天至今已40多年了,都一直有联系,但我一次也没去过马鞍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9a9267a874edf4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b392ed0377b5495.jpeg)
4月23日 早饭后到距含山县城7.5公里的褒禅山景区。先到了华阳洞,华阳洞是国家4A景点,洞深1600多米。洞中有洞、洞里有河,河上泛舟、洞洞相连。这个洞类似桂林和山东博山的溶洞,比博山的溶洞规模要大,而且有洞中河,是褒禅山景区的主要景点。
王安石游记中就有华阳洞的记载。在洞口处就有王安石的塑像广场,也叫王安石文化广场。有一大鼎重10.54吨,寓意王安石1054年游此山。鼎的背面刻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全文。
我们从南洞口进,从西北方向出洞口。出洞口就是当年知青下乡的点,也算一景。有知青大院、知青大舞台、宿舍、木炭窑等。
出洞口时问值班的老师傅:回宝禅寺怎么走?在其指引下,我们就沿着向北再向西的一条山道转回到华阳洞北侧、半山腰处的褒禅寺。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866512bd51d4faa7.jpg)
褒禅山古称华山,因唐代高僧慧宝和尚,于唐贞观12年(公元638年)云游至此结庐修行22年圆寂后,其弟子将此山改名褒禅山并兴建寺宇,谓慧空禅院。
在万岁万万岁的年代里,这里也未能幸免。1967年春,高七层的慧褒和尚舍利石塔,被红卫兵用炸药炸塌,塔中藏有慧褒和尚舍利的银盒及大批古文物散落民间,文革后历经艰难多方查找才追回。银盒及舍利子经专家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2001年聘请绍云法师为主持,正式重建大殿及其它殿堂和舍利佛塔。现在看到的这个寺院,规模还是很大的,里面的男女和尚也众多,至少得上百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9a69503cacaa2f37.jpg)
今天上午正好赶上了他们做法事。他们排着队伍在绕圈,之后到大殿中诵经。大殿外放一牌子:“华严法会游客止步”。所以也没进到正殿里面去。
往停车处返回时,看到有一木牌子上介绍伍子胥古道的,便也想去看看。是从宝禅寺、华阳洞这边,向西到韶关、伍相寺、明清一条街。距这里7.5公里的山道,但这条路不让私家车通行,他们有观光车。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f548d7f5b6adc8c.jpg)
我们只好开车回到原路上再向西转到“韶关”处。在韶关旁边的马路边停车处,吃了点自带的饭。停车处还停有一辆房车和一辆SUV,没看到人。
这里都是2015年新建的。在韶关、明清一条街,既没有见到游客也很少见到当地人。
我们沿着向东去大庙村、华阳洞方向走了一小段就返回了。这条山路没有一点传说中的伍子胥过韶关“一夜急白头”的味道。
在此处停留时间不长,便继续向东北方向相邻的马鞍山市和县的鸡笼山方向走。先到了鸡笼山的枫林禅寺。枫林禅寺有着古老的历史,始建于东汉末年,李白、杨万里、赵匡胤、朱元璋等历史名人都在此作诗、题词过。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34df7107cd9824f.jpg)
禅寺就坐落在鸡笼山(明朝称凤山)的半山坡,是著名的佛教、道教圣地,占地200多亩,文革时遭到严重破坏,90年代复建。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7542d98d5861205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b8a3113f6e8f4833.jpg)
鸡笼山是非常有特色的,一峰独秀,拔地而起。不能说是很高,但十分陡峭。有一条在陡峭崖石上凿出来的小道,两边竖立铁棍和铁链扶手,可以爬到崖顶上。崖顶上有“一线天”和在最高处盖的塔、亭。
老孔爬到一半便不再往上爬了,我独自爬了上去,极目远望四周,别有风味,令人心旷神怡。
今天不能再到其它景点了,也不能多停留。昨晚已告知李学兄,今晚赶到马鞍山。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155470bc52bc749.jpg)
16时左右,从和县乘渡轮过长江后到达马鞍山,住到了李兄家旁边的如家酒店。
晚饭跟李兄夫妇一起,参加了他们曾是同事,也是邻居的四家聚餐,酒喝了不少。
4月24日 在住处吃完早饭,李嫂驾车4人到马鞍山的采石矶景区游玩。
采石矶,在距马鞍山市区5公里的翠螺山麓,绝壁临江,李白多次登临此地,留下了不少诗篇,也是他的终老之地。相传李白因酒醉赴江中捉月而淹死,留下了“醉酒捉月骑鲸升天”的传说。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4ea39779d636260e.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836b317333c158b.jpg)
景区内有:太白楼、三元洞、联壁台等古迹。与南京的燕子矶、岳阳的城陵矶并称为“长江三大名矶”。还看了座落其间的“林散之艺术馆”。林(1898至1989)是和县书法家、画家、诗人。
中午先回到李兄家楼下,李兄喊上儿子一起到离驻地不远的店吃午饭。饭后相约14时半去“朱然家族墓地纪念馆”。
朱然(182—249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为孙权镇守江陵。1984年6月在马鞍山市雨山乡发现了朱然墓,是至今发掘的吴墓中,身份最高,规模最大,时间最早的墓。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b035bc75398af27e.jpeg)
纪念馆就在原墓地上盖起的,可以看到砖垒的墓穴和木制的棺材。
六朝是指,起于孙权称帝(公元229—589年间),定都南京城的吴、东晋、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六个政权的统称。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4a233ee7309a9bf3.jpg)
李嫂下午没有去,在家里准备晚饭。李兄到我们住地后,我们三人步行去,又步行回到李兄家吃晚饭。
4月25日 我开车,四人一起到马鞍山市东部的怪坡及石塘村、黄龙岘、晏湖景区。怪坡并不是很怪。在那一路段,看上去是下坡,坡度还不小。为了验证一下,我把车熄火后,车还是往下溜的,只是速度缓慢,与视角看到的坡度反差较大,但并没有停止不动,或是后退。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4fda4dbec7160fa.jpg)
石塘村边就是一条小河,当地人在河里洗菜等,房子也是徽派风格;从石塘村再往北,就是位于南京市江宁区江宁街道的黄龙岘晏湖景区。晏湖,实则是一个比较大的水库,环境还是不错的。竹林中的竹笋冒出来的也不高,还有正在采茶的女士。
午饭后便开始往马鞍山返,走到马鞍山火车东站时,因我们要往九华山赶,时间不是很宽裕,李兄俩口就下车坐公交车回去了。
16时到达九华山的北大门(南庄)。开车进山时不应下车就购好了进山的门票,车不收钱。
沿盘山公路走到半山腰的路旁有个“龙池庵”,便停车到里面看了看,比较小巧玲珑,有尼姑在庵里值守。
继续往山上开,开到九华街找到了位于化城寺西边,紧挨龙庵的太白楼宾馆,路的对面就是圆通宝殿。
4月26日 晨起后独自到圆通宝殿、龙庵等处转了转拍拍照,殿门都还没开。
饭后(6:40)步行去百岁宫,在步行道上山处,碰到独自一人的北京籍中年人(65年出生),说是出差顺便来看看,说他是昨天下午去的天台。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f9320e4b9661aab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11ce36ab6eea7d2a.jpeg)
百岁宫座落于九华山海拔871米的插霄峰上,原名摘星庵,始建于明代,1982年重修。与祗园寺、甘露寺、东崖禅寺并称为九华山“四大丛林”。
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星亭。1623年无瑕圆寂,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发现无暇的肉身,于是将肉身涂金保护,在庵内供奉。崇祯三年(1630年)敕封无瑕为“应身菩萨”,并题额“为善为宝”,建万年寺,钦赐“百岁宫”。据说无暇到后,以野果为食,用舌血活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
现有肉身殿供奉着无瑕和尚肉身,这也是第二次看到肉身像了。
在这个山峰上还有500罗汉堂等。
到达百岁宫大殿时,正赶上僧人们在做法事,站在殿内看了一会。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3f8cc6955b421321.jpg)
500罗汉堂的后面便是山崖,往东远望的山峰,像头朝南面朝上躺着的卧佛。老天爷也作美,山峪里一会儿阳光,一会儿飘来浓雾,在大雾的映衬下,显得更象仰卧的大佛。这也是到这儿的游客们所盼望的景像。
看完这里后便顺山脊向西南方向行进,依次路过茶碑亭、转轮宝殿、万佛塔、肉身宝殿、地藏禅寺,下山就回到了九华街。
在东崖地藏殿的山脊上,往北看是九华街,往南看是山峰,在阳光下,雾一会儿飞来,一会儿飞去,其景致壮美神奇。
再往西走到小天台山峰上,就是万佛塔。万佛塔全部用精铜制作,不用一块木料。外观九层,是中国最大的铜塔。是慧光大师于1994年,自己动手规划、征地、募集修复回香阁和修建万佛塔的资金,清华大学设计,匾额上“增福延寿”四个大字,是2006年95岁的季羡林题写。用铜200多吨,1700多万元,是曹德旺所捐。南门上是黎元洪1917年题写的16字篆书“众生度尽,方正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
在这个塔处,遇到了有导游和僧人带队的,看来是以烧香拜佛为主题的南方口音的香客。这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形式的旅游团。
老孔在塔下等着,我独自进塔爬上了最高层。其间又遇到了那位独行的北京游客,我们还相互的帮对方拍了照。
从这里再往西北方向走了一段山路,就到了月身宝殿。月身宝殿是九华山的核心景点,是地藏菩萨生前讲经之地,距今已有1300余年。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db225edf1f7a498.jpg)
地藏菩萨,即金乔觉(696至794年),是古新罗国(今韩国)国王金氏近族,24岁时削发为僧,从新罗国航海来华。唐贞元十年(794年)圆寂(99岁)。其肉身置缸中,经三年仍颜色如生。众佛徒认定他即地藏菩萨示现,建一石塔,将肉身供于石塔中,尊为金地藏塔。现在石塔就在月身宝殿内,肉身在石塔内,游客看不见。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11dd9fef4f4ca878.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914f9f47dff08e42.jpg)
我们游览到此处时,见到殿前的广场及大殿内的游人很多,比百岁宫处的多。在大殿的西北方向还有很多游客在排队吃斋饭,还有很多围着月身宝殿转圈的人们(多数为年轻的男女)排着队伍络绎不绝,还有许多年轻人跪在大殿的外围,面朝大殿双手捧本诵经。
在此停留时间相对较长些,之后沿龙珠桥下很陡的石阶路往下(往北)走,经过“定心台”和一段长廊后来到地藏禅寺。
地藏禅寺始建于南宋隆兴年间,距今800余年。地藏(金乔觉)到九华山后,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身愧未尽地主之谊,随后倡议为地藏建造神宇。此时的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需请其施舍山地。
闵公闻知诸葛节等人的意愿,十分高兴,乐捐山地。其后并遣其子道明出家,拜地藏为师。再后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为师。所以现在看到大殿内地藏菩萨塑像两旁并排的左侧道明,右侧闵公。
大殿北面的平坦小广场处,修有小亭子,内有尼罗佛塑像,亭子的门旁立柱上写有“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烫金字幅。
北侧立有牌坊,上有“北门“、”行愿无尽”字样。到了牌坊再往北,不远就是九华老街。
大殿是1981年最后一次重修,小亭子和牌坊看样子是近些年修建的。
顺着九华老街向东不远就到了住地,此时也就11时多点。在房间里休息到近12时便退房,步行到化成寺放生池西侧的小巷内,在一小店吃午饭,饭后便到化成寺看了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1cf178d3fe89abfe.jpg)
化成寺是九华山最早的一座开山主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僧人怀度曾在此筑室为庵(道教),到唐朝(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韩国人)入居,便成为了佛教寺。
前后为四进,逐次升高,最后一进是藏经楼,珍藏明版藏经6777册,十分珍贵。在大雄宝殿内,原挂有明崇祯和清康熙、乾隆御题匾额,在文革年代化为灰烬。
出大殿后又碰到了一队在僧人带领下的游客,并邀我为其拍合照。
之后,我们便向北,经“天池古庵”到“袛园寺”看了看。而后沿九华街往住处走。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43aa3c567317a0c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00e74f004d6e2d86.jpeg)
此时的天已漫卷着浓雾,当走到住处对面最开阔的地方,也是建筑最宏伟的“大悲宝殿”、“严觉宝殿”、“大愿宝殿”处时,又赶上做法事,僧人们从严觉宝殿扛着经书,端着上面放着不知叫啥物件的盘子,还有手持铜锣者走在前面,后面有8个为方丈撑着经幡,再后面就是手持鼓和木鱼的僧众,也有很多信佛的俗众跟随其后,长长的队伍向大愿宝殿走去。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规模宏大的法事活动。
此时已近14时,不敢再多停留,便回到住处,开车前往6公里外的九华山天台景区。
浓雾更浓了,是会开车以来从未遇到过的、这么低的能见度,用伸手不见五指形容并不为过。
路,是盘山的且不宽的路,只好压低速度,大灯、警示灯全开,不时的鸣笛,大约用了20分钟左右到达天台索道站停车处。
14点20分买好上下的索道票,坐索道的人不多,前前后后就我们两人,在满眼浓雾中不到10分钟便到达索道上站。
沿着石阶的山道快到观音峰上院时,雾已瞬间散去,阳光下,云海漂浮在高耸的山峰、寺庙间,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幅动态的、唯妙唯俏的画卷。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7cbdf602960c79ad.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bc1e414a0ae68887.jpeg)
九华山天台峰,海拔1325米,略低于十王峰。坐落在峰顶的地藏寺“古名天台寺”,海拔1306米,是九华山位置最高的寺院,是1998年在原址重建的大殿。这个寺庙的布局、结构等很具特色,巧妙地利用了山势、悬崖、岩洞等。
在天台景区,一路上还游览了:古拜经台、大鹏听经石、蜡烛峰、择日亭等景点。
古拜经台的殿内地上,保留着一块与山一体的石头上,有一双明显赤脚的大脚印。现用玻璃罩起来了,游人可赤脚站上去拍照。传说这是金地藏即金乔觉的脚印,是真是假,无从查考。
从地藏寺到天台顶,要路过鲫鱼背、一线天。鲫鱼背处建了个挺大的,供游客留影的平安锁,也蛮有特色。我们也在此处拍照留念保平安。再往前走就是一线天,两块立着的天然巨大岩石间,只能容下一人通过,其中一块岩石上刻着“南无阿弥陀佛“字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bf134b45e15d35a7.jpeg)
过去一线天就是断崖处,也是天台顶。正好有一群身着统一黄色服装的40岁左右的男女信徒,盯着手机屏幕站立在崖顶,在一人的领读下,全神贯注地诵经。
老孔在此处休息、听经,我独自又向东北方向走了一段,一直走到有一牌子上标着,去花台3000多米处后返回。和老孔会和后返回到金地藏寺,沿东侧下到上山的路上,往索道上站方向走。
因时间紧点,加之体力不济的双重因素,没有拐去不远处的十五峰景点,沿那条回索道上站的路走走,有点小小的遗憾。
回到停车处便开车下山往花台赶,约18时左右,在距花台索道站几百米处路边的农家乐住下。晚饭是竹笋炒腊肉,量大、味美,特别是店家自制的腊肉,味道、口感都很好。该店主姓程,50来岁。
4月27日 早饭后开车到花台景区停车场时,也就7点左右,7时半就乘上了头班上山的索道,是第一波游客,索道厢内只有我们两人。从索道厢内望出去,山峪间一片云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a362c50810110539.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2cc10291d893714.jpeg)
花台景区是纯天然的景观,奇特的石峰,红、粉、紫、白等颜色的高山杜鹃花,以及根植与崖缝中的松柏。
我们到达山顶走出索道站,满眼的杜鹃花正竟相绽放,争奇斗艳。天也作美,一会儿阳光明媚,一会儿云海浓雾,花、松在此衬托下美不胜收,象步入了仙境般,也象行走在浓笔重抹的国画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66e0ace1214944d.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37b65abfbaa1868e.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99dbe66a37d7a36b.jpeg)
我们沿着盘山的石径小道,一会儿上坡,一会儿下坡,朝着花台方向走,偶尔能碰到三三两两的游客。
在往花台顶(海拔1299米)走的石阶路上,碰到了两位40多岁的男士,背着长枪大炮的照相设备也往上爬。其中一位跟我打招呼:“山东来的吧”!他是听出了我的口音。他说他的老家在沂水,在这边出生长大的,父辈是南下的军人出身。
刚到花台顶时,阳光温和地照射着,放眼西望,山峰和山峪就在眼前,花草树木清晰可见。可一会儿的功夫,眼看着浓浓的雾,慢慢地从西侧山峪底部往上飘来。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f1dfbb355d645e0c.jpeg)
这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远远望去,坐着的佛像射出七彩的佛光,清晰的出现在浓雾中,是那么的神奇、多彩、逼真。想必是太阳照射的角度,和人的自身投影到浓雾上时,各种条件具备下的自然现象吧。
上来时搭话的那位老乡两人,支着架子也在忙着拍摄。只几分钟的时间,雾变化了,佛光也没有了。还有几位在此的游客,就根本没有注意到突然出现的这一奇观,等听到喊声反应过来时已无踪影。
那位老乡跟我讲:“我经常来,很少碰到这景象,你们太幸运了”。哈哈,是够幸运的,俺也佛光普照了啦,是地藏王菩萨安排的吗?!
从花台顶再向南经过玄武峰、会仙锋、好汉坡,就到了向右(西)是栈道,向前(南)是一个铁门,铁门两侧延伸处,都有一道铁丝网拦着。有一工作人员把守着铁门,要进去得出示九华山的门票。
老孔不想再往前走了,便在此处休息等着。我出示门票后进入,继续向前。
进到这里面没有见到游客,独自一人沿着小石阶道往西南方向走。欣赏了:清凉台、天然佛陀、小花台等景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e2b4cab73156dde7.jpeg)
从这条路上向东北方向望去,高空栈道蜿蜒的捆绑在诸峰的半山腰中,也算是一大景观了。走了大约1公里多的路,印象最深的要属天然形成的佛陀了。花岗岩崖壁,经过亿万年的风化,从侧面看上去就是一尊栩栩如生的观音坐在那儿,而从它的正面看上去就是很普通的,下面一块凹进去,上面一块伸出来的岩壁。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9ad72bbc17a32f5b.jpg)
从这里继续向南大约2公里,就可以到达昨天去过的天台景区的天台寺景点。就此打住,返回到铁门处,方知这里就是花台和天台景区的分界线,怪不得工作人员要查验九华山的门票,花台景区现在已不要门票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c4677c52da986a4.jpeg)
沿着山西侧,位于半山腰的约1400米长,平缓而顺山势曲折的高空栈道,向索道上站回返。这条栈道两侧怪石林立、奇峰异松,满眼都是景致。有龙脊、地藏晒靴、罗汉观天书等形象化命名的景点。
约12时下到索道下站,开车20来分钟到柯村。先在路西侧的阮东饭店吃了点饭,然后到新修建的“大愿文化园”游览。广场、牌坊、雕塑等,面积、规模都很大,但没有什么有特色的东西。山脚下的一尊站立的佛塑像还算不错,也是标志性的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d2486a91aa4a2bbf.jpeg)
14时多动身,赶往130公里外的黄山。途经太平湖,顺着湖的西南岸边走了很长的一段路。当走到湖边路两侧山坡上的梯田茶园一带时,停车拍了拍正在梯田中采茶的人们,还有一对新人在茶树丛中拍婚纱照。
再往前走了一段又停车,拍正在湖边的垂钓者。
看上去的太平湖还是蛮大的。
因事先没有对黄山做过多的查究,只考虑从黄山的西门上下山,这样到下一游览地时方便,就导航到黄山西门处。快到西门时感觉挺冷清的,便停车到一为驴友们准备的松泉楼酒店打听,其说:从西门上山得步行3个来小时才能到乘索道的地方。这样就太费劲费时了,只好回返了一段路,再向去黄山南门的汤口镇走。此时已18时左右,到汤口镇还有90公里的、黄山脚下的山路。期间给同事徐妹打电话咨询有关住宿的情况。
没办法,只好开着车灯,在路窄、弯急、坡陡的路上,以30—40公里的速度行进。到达汤口镇叫“小X美食人家”的旅馆时已20时半。这个小破店不咋地(100元/间),可是时间晚点,加之疲劳,就没有再去找别的店。
4月28日 7时就到了距住处向西几百米远的,景区公交东陵换乘站,乘头班车(每人19元),7点40就到云谷索道站了(索道单上每人80元,黄山门票每人190元)。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1a7c940e3b1a82d3.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e878cb52428ed2c7.jpeg)
乘索道快到上站时,远远望去的石笋矼、始信峰已被云海缠绕。在初升的阳光照耀下,黄山最独到的特色景观映入眼帘。
出索道上站后,随着游人慢慢地赏景拍照。到始信峰处时游人很多,上始信峰得排着队缓缓地沿石阶往上爬。大概是星期天的缘故吧。峰不太高,但比较陡,老孔在下面看着我那几十斤重的给养包,我便排着队爬上去。从峰顶向东望去,各个或大或小的山峰,在云海中时隐时现。
从始信峰下来,走到狮子峰下时已12时左右。在一处卫生间旁,可以休息吸烟的地方坐下来,吃了自带的午饭。并给山上的几个宾馆打电话询问房间、价格等。最后订好不远处的西海饭店,每间每天1140元。只好贵点就贵点吧,其它打过电话的店都已客满,或者是住多人的房间。
12时多点到西海饭店登记住下,住宿条件很好。休息到14时动身,经排云亭去西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93e6b07ff2df59a7.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c4c4069e1852eafe.jpeg)
排云亭建于民国24年(1935年),花岗石建成的一个不大的长方形亭子。这里是观赏黄山巧石奇景的最佳地点。然而,我们到达时,除了浓雾还下着小雨,站到悬崖边的观景台放眼四周,啥也看不到。
我们从这里下西海的一环、二环,是沿着南侧往下去,下到一环底时,老孔就没有再往下走,我把包放下,只身继续沿二环南侧往下走。越往下走,路越陡峭,游人也越来越稀少,景色却越来越美了。走到二环底,距谷底的地轨缆车下站处500米左右,已能看到地轨缆车运行时,就没有再往下走,便沿着二环的北侧往回返,返到二环上端时与老孔会合。稍事休息后,继续沿一环北侧往回返,回到宾馆18时左右。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0e828c68287f7da1.jpeg)
下西海来回大约用了4小时左右。一路上,雾,时浓时淡,雨,一会儿小、一会儿大、一会儿停,就没见过太阳公的真容。当然在这样的天象下,观峰、观松,应该是比在阳光下观看好多啦吧。特别是那雾松,看上去实在是水墨画大师,也画不出来的风味,实在是太美了。
晚饭自理。上山时买了不少吃的,加上登山装备和水,我的包的重量比南部山区户外时重得多,消耗以下,为明天减轻一点负担吧。酒没了,到宾馆的餐厅,花35元买了瓶3.5两装的“小黄山”酒。
这一夜,几乎都在下雨中。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48d0d806f0ba8a9d.jpeg)
4月29日 为赶到光明顶看日出,手机闹钟定到了4点50。起床后简单拾掇了下,没吃饭就冒雨出门了。沿排云亭宾馆向西的路,经回音壁、飞来石往光明顶赶。
小雨一直下着。走到回音壁时,老孔不想去了,就返回。我又独自向前,尽管能看到日出的希望几乎为零。
到达光明顶时,只有稀稀拉拉的有几位游客,大概都象老孔一样,这天气看日出是不可能的。在光明亭内有几位游客正在吃自带的饭,这是和我一样的执着者。不,还不如我执着,我是连饭也没吃、也没带者。
雨还在时下时停的。我悠闲的瞧瞧走走,拍拍照照,沿观石亭、团结松这条路走,回到住处已7时左右。这一圈走了2小时,7800余步。
回到宾馆后,雨就下大了,到7点半去宾馆餐厅吃宿费内含的自助早餐。早餐品种丰盛,餐厅也很豪华,估计每位掉不下百元。
雨越下越大,只好在房间内休息,也正好,花这么多的宿费多待会儿吧!呵呵,老天爷就是这么安排的,也正好利用这段时间和房间里的设备把鞋和衣服烤干。
到11时雨小了,办理退房后再去光明顶。走团结松这边的路,到团结松处时雨已停了,老天爷还是很照顾俺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5e298de6d7455c1d.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a37b50df6c12a1b7.jpeg)
再次来到光明顶,游客们就多起来了,想避开人照个相都挺困难,似乎用人山人海表述也不为过。
从光明顶向南路过白云宾馆,再向南爬上鳌鱼峰,这个峰不算高,也不难爬,只是一侧为断崖比较险,但现在都已装上了护栏。
继续往下走,经过一线天、百步云梯等景点,就到莲花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63b98c52e01b6d66.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d33a3f16425c861f.jpeg)
莲花峰因巍峨峭拔,气势雄伟,周围群峰簇拥,形如莲花而得名,是 黄山风景区 内第一高峰,海拔1864.8米,位于登山步道 鳌鱼峰 到 玉屏楼 之间。
到了这里,老孔又不往上爬了,我就不能错过啦,劲头十足的爬了上去。峰高、雾浓、崖峭、奇石、怪松,人在其中欲成仙。
赏玩了个八小时后,继续下行,经过玉屏峰后就到达黄山最闻名的迎客松景点了。
应该说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迎客松了,也心生向往,然而当身在农村时,只能梦想了。当有条件了时,时间又不允许了。说来也怪,进机关后每年到外地出差的机会很多,但是,30多年来也没有机会到这边来过。当然没借出差路过或到附近出差时借机游玩,总认为还有机会。(老孔是在前些年来过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093439f5a0f65461.jpeg)
现在嘛有大把时间了,也就见到了迎客松的真容。真见到了眼前的这棵迎客松时,说实话,完全的打碎了自己心中想象的模样,既没有图画中的那么高耸,也没那么灵气,只给人一种苍老压抑的感觉。如果没有那几根钢丝绳固定着,唉,很难说咋样。原来看得到的、想象的,都是画家笔下、摄影家镜头,经过艺术处理了的迎客松。
之后,又路过鲫鱼背、天都峰(因不开放而未上)、半山寺、一路下到慈光阁时已18时。
从迎客松算起,到慈光阁景区公交车站约8公里,走了2.5小时。坐车回到昨晚住的店后,搬到不远处条件好些的“印象大酒店”时已18:40左右。
今天很累,从早晨4时50分起床,5点动身,到18时40分为止,走了31300多步的山路。明天得悠着点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c130762b32fdea00.jpeg)
4月30日 今日9时才动身,到110公里外的宣城市绩溪县家朋乡坎头村。
11点30左右到达目的地,在村中的一家小饭店吃了午饭。然后在古村中沿着一条小河的两旁转了一圈。有许氏宗祠、节妇坊、听泉亭等老的建筑。还爬到了村北山坡上去,观望整个村庄。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e5fca11c7d46238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bcd9075511500ed2.jpeg)
之后又到不远的霞水村、尚村、鱼龙山村转了转。都是差不多的徽派村落建筑风格。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3fd82a1a0d817a0c.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4536200/ee17458fff9beeb1.jpeg)
期间在梅甘岭观景台停车,眺望远处山脚下的梅干岭村,拍照在村前一片挂满已近成熟的油菜籽梯田,及浓雾缭绕山峰衬托下的村庄。也想象着,若再早些时候站在这儿,看很有层次和韵律的油菜花的画面。
17点50分到达瀛州镇的龙川村。住到了胡宗宪古居南侧,临街的七星楼酒店。从酒店二层的房间北窗户望出去,就是一汪水挺多的池塘,东北岸上就是胡宗宪的故居。但故居紧闭大门,听店主讲是因利益分配的事,没达成一致意见而不开放了。
晚饭就在店家吃了点,之后就去转了转大半个古村,也碰到了不多的外地游客在村中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