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非暴力沟通》阅读记录

《非暴力沟通》阅读记录

作者: 清心沐枫 | 来源:发表于2017-10-11 15:23 被阅读26次

    【DAY1】

    【共读章节】P1-23,序言、第一、第二章

    【打卡作业】

    1.思考如何才能在沟通中更好地去观察和感受别人和自己?

    2.请列举你生活中,发生的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强人所难的例子,越具体越好,也可以列举对话。

    3.如果可以,请把第七页的《语言是窗户》朗读五遍。

    当我们有更高的觉察与内观能力时,就更容易观察与体会彼此的感受与需要,内心也更加柔软。当我们会爱自己了,也意味着我们有能力爱别人了。

    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语言字眼的使用,更是对观察、表达感受、自己的需要和具体的请求的觉察,可以通过文字表达,也可以通过沉默、专注及面部表情和身体需要来表达,是一种爱的表达。

    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在我的生活中都有出现,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量出现,幸运的是,我现在选择了学习沟通,用心去体会沟通双方背后的情感与需要,又加入了非暴力沟通共读,相信会越来越好。

    也非常感谢组织者爱的付出,感恩同胞们的分享。

    我们一起努力,一起加油。

    【DAY2】P26-36,第三章

    1.早晚把第27-29页的诗歌各朗读5遍吧,感受观察和评论的区别。

    如果可以的话,请在未来的几天每天都朗读一遍吧。

    那么今天的作业,在小目标打卡的时候,需要附上你的朗读语音。

    2.自行完成,第34页练习一的观察和评论作业(无需作为打卡内容)。

    3.列举你说的五个评论的句子,并且把它转化成观察的语句。

    1、和先生说,我读段话给他听,才读了两句,他说他听过,我说你在哪里听的,他说是我们俩一起听书的时候,我半天没想起来是谁,原来他说的是樊登,哈哈,心里顿感欣慰,孺子可教,还记得核心的部分呢。

    2、我自己说的5个评论的句子:

    1)你和女儿互动得不错(对先生)。

    转化为观察:女儿休息时,我看到她和你有说有笑,很放松的样子,我觉得你和女儿互动得挺好的。

    2)你又开始急躁了,要有耐心,不要对女儿有情绪,她不会,你慢慢教(对先生)。

    转化为观察:当你辅导她完成数学作业时,我注意到你语气不像平时柔和、脸上的申请也严肃起来了,你是不是要冲女儿发火了?

    3)你又开始顶嘴了,看吧,我说你做不到不顶嘴(对女儿)。

    转化为观察:刚刚你练习长笛我提醒你吹的时候注意节奏时,你很不耐烦地和我说,“我知道”,这让我觉得很不舒服,会想到你是不是又要开始顶撞妈妈了。

    4)今天的交通堵得很严重啊(对交通)

    转化为观察:我看到某某路的十字路口停满了车子,有一名交警在十字路口做指挥,这让我感觉到今天早上貌似要迟到了。

    5)你还没做完,真慢,是不是给自己排太多事了(对自己)?

    转化为观察:都收拾大半天书架上的书了,还没收拾完,这让我有些担心今天安排的其它事情是否能顺利完成。

    【DAY3】P36-45,第四章

    1.完成第44页练习二表达感受的作业(无需作为打卡内容)。

    2.用书中所列的表达感受的词汇表记录你生活中相对应的对话。

    3.在小目标打卡的时候,需要附上第36页《面具》诗歌的朗读语音。

    早起之后,冥想、晨间日记、送孩子上学、运动,一项项做完之后安静地坐下来,看到班级群里金勇的分享日志,真的好激动,好开心,感恩生命给了我如此大的礼物,让我遇到如此多丰富多彩的生命。感恩易效能,感恩叶老师,感恩G167的各位伙伴,感恩华教练、唐教练、佳佳教练和勇荣教练,和你们产生了连结之后带给我生命巨大的改变。感恩汤晓春,感恩李灿,感恩潘教练,和你们的连结让我体验到了阅读的非凡魅力,感恩《非暴力沟通》阅读群的每一位小伙伴,我们一起成长,一起改变。

    场景一:

    正是我们第一个90天践行期间,10月6日是我们的小组会,考虑到大家都在休假,比较放松,临时定了一个主题“育儿”,内心里认为参与的人一定会很多,以往我们小组内部会议,除了实在有事需要早退的,基本是全员参与。6号一早开到一半的会议,才只有8个人,心里感到有些失落,也有些自责。放在以前,一定会觉得不敢表达,会觉得在众人面前袒露情绪不太好。最近这方面的突破比较多,和大家表达了我的感受。

    我:看到我们今天小组会的人没有那么多,我感觉有些失落。

    回复1: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安排,正好在假期,大家估计在忙着呢。

    回复2:谢谢你告诉我们你当下的感受。

    看到回复2,瞬间被抚慰,哈哈,因为感觉到了接纳与理解,神奇吧。

    场景二:

    各方面原因影响,我身体属于亚健康,老公平时比较在意我身体,刚开始践行易效能的时候,看得出来,他内在是支持我早睡早起的,有一天,他睡得比较早,我安顿孩子休息之后,在客厅里继续做着休息前的一点准备,他冲出来气汹汹地和我说了句,“都几点了,还不睡觉,不要命了”。我当下内在的情绪是特别委屈(还没到10点半)。按照没有改变之前,我也会生气地回他几句他不愿意听的话。这次,我选择了暂停,没有让生气的话传播出去。

    第二天,他无意中和我提起睡觉的事,原话忘了,但那一刻我明白了为什么他前一天晚上生气背后的内在表达。于是,我和他表达,“我知道你很担心我的身体,你很想让我一直都健健康康的,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你可以和我说,老婆,早点睡哦,健康第一,你这样说我会觉得被关心,而不是被指责”。他后面基本上没有像那天晚上一样的表达了。

    场景三:

    和女儿国庆假期从父母那里回来的途中,

    女儿:妈妈,我有点想沛沛(弟弟的女儿)了,我好喜欢她。

    我:谢谢你告诉妈妈你的感受,寒假我们再和沛沛一起玩,好吗?

    女儿:好的(一边在我怀里露出难过的神情)

    表达感受是很重要的,我们中国人最不擅长的就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中国男性,就像书中所说,我们习惯了倾听权威而忘记了倾听自己,殊不知,我们的一生如何度过,我们自己才是真正的主人。试着在各种场合表达自己感受,让我们的感受苏醒。加油!

    【DAY4】P47-62,第五章

    1.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

    回想一下,我们最近一个星期,听到不中听的话,自己的感受是如何的?

    对照书本,我们听了不中听的话,进行了哪种选择?

    2.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在最近一个星期里,我们使用了哪些批评的语言?我们真正的期待是什么?

    3.个人成长的三个阶段,你处于哪一个阶段?聊一聊你的感受。

    4.完成练习三的作业,需要和感受的关系。(不做打卡要求)

    【DAY5】P63-83,第六章

    1.想想我们日常是如何对别人提出具体要求的,跟书中提到的方法区别在哪里?

    对老公,常会说,你能不能积极点,多学习,多看书。

    对孩子,常会说,你是不是又想玩手机,又想看电视了?你把作业都完成了吗?

    日常的要求既带有情绪,又没有具体到行为,直接指向的是人本身。这个需要慢慢改,要指向行为而非人。

    提出的要求要更加具体明确,就事论事。

    2.“我们在说话时,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你的看法是如何的?

    是的,我们习惯了倾听权威,习惯了倾听太多的声音,唯独忘了自己。这是多数人的情况,生活中听到自己的内在声音的人太少了。当我们表达我们想要更好的房子时,有可能我们的需要是足够的安全感。当我们表达我很烦,会有多种情况,有可能是太累了,有可能是家人的生病让我们有些焦虑,有可能是工作上出了一些状况……无数种可能,但因为我们一直在向外求而很少向内看,所以多数情况下确实如此。

    需要通过不断的觉察与练习来实现内外合一,知行一致。

    3.完成练习四,思考一下,提出请求的方式对你以前的习惯差别在哪里?

    看了下练习句,觉得平常自己提出的请求都太过宽泛与抽象,要慢慢练习具体化,不过,这个表达确实有难度,需要不断的觉察与反馈后的修正。

    4.你有没有请求反馈的习惯?如果没有,你如何改变?

    以前很少有,把自己想说的话说完了,理所当然地认为对方(工作伙伴或家人)应该明白了,心里想着,我都说的这么明白了,你不可能还不知道吧?如果别人还不明白,自己就会很烧脑,甚至有些伤心或者恼怒。

    现在和家人沟通时,会比较具体,也会适当地要一些反馈。

    早上在自己小组会里还要反馈,要求还是比较具体的,比之前进步了。

    接下来需要做的是更加地具体化反馈,需要不断练习与精进。

    5.把五天共读想到的问题列一下吧,我们汇总后周末选出一些好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

    今天读的第六章,请求帮助这一章对我来说相对难些,如何提出具体的请求是难点。特别是在和对方对话,如何共情对方的感受和需要,这一步做到很不容易。有时候,还没共情到位,火气可能已经上来了,哈哈,修行不到位。

    非暴力沟通不是我们用来改变别人的工具,他们改变是基于对生命的爱,这个高度高,实际生活中很难达到,大家可以一起探讨下如何将非暴力沟通落到生活实处。

    【DAY6】

    今天和明天不读书,我们一起解决读书中碰到的现实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伙伴们提出来的,我们一起用学到的知识讨论解决问题。你不一定要为所有的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你认为自己最有见解的就给出自己的意见。你的角度可能更加能诠释解决提问者的疑惑。

    【讨论问题】(任意选答,但请保留原问题序号)

    1.请求被无视怎么破?

    请求被无视很正常,毕竟多数人并不知晓非暴力沟通,就算是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是有很远的距离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行合一。如果知行合一那么容易做到,陶行知老人家就不会成为榜样供大家学习。

    我觉得正视无视,接纳无视很重要,滴水穿石,看你如何影响对方和自己的定力如何了。

    如果请求无视就会慌或者焦虑,多半是我们对非暴力沟通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到位,继续刻意训练,没有别的好方法。个人观点供参考。

    2.非暴力沟通的方式非常好,但想要改变好像有些难,如何更好地去运用?

    刻意训练自己,一段时间内专注训练一个方面的能力,循环往复,一点点践行,这方面的改变比早睡早起等践行还要难得多。

    分专题专门训练,把它作为一个项目来做。

    【DAY7】

    从伙伴们打卡和反馈的情况,最核心的是如何在我们生活中应用书中的内容。说到底还是落地问题。

    今天大家继续讨论一下我们如何更好地运用书中知识吧,可以以自己的想法和案例具体分析。这个问题理不清,后续的理论再学习的话,效果也会受影响。

    看了大家关于昨天问题的反馈,觉得好烧脑,也特别感恩群主如此费心,整体的感觉是需要练习与实践的部分太多,消化不良。

    看到昨天晚上有一位小伙伴有提到非暴力沟通实践篇,如果我们想把这个沟通方式更加有效落地,具体到每一个要素的观察与练习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比如,群主提到一周一个实践主题,也是不错的选择,期待和大家共同进步。

    我个人觉得细分沟通要素很重要,然后再一个个刻意练习,慢慢训练我们自己,从固化到优化到内化,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可以考虑建立一个专门实践这个的学习小组。

    昨天女儿发烧咳嗽,先生上班不在家,天气降温,秋雨瑟瑟,风也很大。和女儿外出回来的路上,买菜的时候看到旁边一家馄饨店,她想吃小馄饨,考虑到天冷孩子又发烧,我还可以趁她吃东西的时间把蔬菜、水果和第二天早餐备好,同意了。后来,等我买好菜再到馄饨店里,看到没有小馄饨,再后来看到她和店老板沟通,想到自己还没吃饭,明显感觉说话的语气夹带了很多情绪。回家的路上,女儿和我说,妈妈,我感觉到你现在有情绪,等你情绪好了我们再说好吗?我当下对她的沟通表示肯定,但还是有点刹不住情绪的车,还说了一通负面的话。

    回家后一边做事一边反思,把整个过程进行了切割,发现我的生气一是担心她身体不能快速回复,二是看到她和店老板沟通而没有顾及到妈妈还没吃饭有些伤心。我试着用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和她进行了具体交流。

    1、妈妈注意到你开始关注非暴力沟通这种形式,非常好,但目前这种沟通方式还不太普遍,我们可以先在家里慢慢用起来。

    女儿回应了,并说感觉应该把这书给学校老师看看。

    2、具体阐述我的生气的来源:

    我期待你身体早些好起来,外面店里的馄饨会偏咸,我担心你咳嗽会因为盐多而加重,也担心你生病期间吃肉对你身体恢复不利。我对你当下的身体状况有些担忧,我希望你能吃清淡和容易消化的食物。

    当我在馄饨店看到你和店老板聊天时,当我看到你吃馄饨完全没考虑到我还没吃饭时,我就更加生气了。我希望你下次遇到同类情况时能够不要耽误时间,尽早回家,妈妈就可以早点吃饭了。

    女:妈妈,我没有和店老板聊天,我在和他沟通为什么给我的馄饨里放了榨菜。

    我:对不起,妈妈误解你了。妈妈知道了,对于这个事情,下次可以这样和老板沟通……。

    整体感觉,应用和落地会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会比较难,花的精力比较多,用多了就好了。

    【DAY8】P85-103,第七章

    1.分析一下妨碍自己全身心倾听的最大障碍和习惯是什么?

    最大障碍:多数情况是自己排的事情太多,一忙就会在与他人沟通时不能全身心静下来聆听(这点在和家人沟通时体会特别深)。

    固有习惯:本能有点排斥负能量的东西,如果有人抱怨或八卦,本能地会远离。

    2.思考一下我们日常是如何给予别人反馈的?与书中提出的方法差别在哪里?

    通常情况下,我要么很少给反馈,要么给的反馈很笼统和抽象,而且对家人反馈的时候,语气常常听起来像批评和指责。

    书中的方法建议主动表达反馈,使用疑问句来反馈对方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注意语气,同时关注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关心加深与人的联系,而非以标准非暴力沟通方式说话。

    差别还是挺大,也很考验内力。

    3.当我们处于痛苦、生气、没有耐心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给予别人反馈的?是什么控制了你?如何改变?

    以前会常把痛苦、生气或其它负面情绪传递到家人身上,现在常用的一种方式便是离开情境,告诉他们我需要冷静。

    以前很容易被情绪控制,情绪一上来就很难收住,总是把情绪发出来给家人。

    改变源自于自己不断的觉察、成长与学习。

    4.完成练习五,倾听他人并给予反馈。

    女儿生病咳嗽比较厉害,先生一晚上看啥都不顺眼,神情严肃。换作以往,我会说,谁惹你了吗?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或者说,你就不能不担心孩子身体吗?你越担心她越生病。

    今天早上:你看到女儿一生病,就很焦虑、很担心,对吗?

    先生马上点点头,人也整个放松下来了,能从姿态上感觉到被理解了。

    【DAY9】P105-114,第八章

    1.我们最不愿意示弱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担心失去控制想显得强硬的时候。——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怎样的?有无具体的案例?

    初次读到这句话,会觉得有些拗口,想否认。通读完整章,再返回来细看,感触很深。

    关于家庭夫妻间和对孩子的控制部分,这部分早已有觉察,已经在改变的路上,虽然改起来并不那么容易,开始改变就走在路上了,慢慢来。

    今天最大的感触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很长一段时间内把自己搞得很忙碌,忙到停不下来,最近和大家的共读,特别是今天关于倾听的阅读,让我很真切地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我可以示弱,我可以不坚强,我可以表达我的悲伤、失望和难过。

    非常大的进步,感恩大家,感恩有意义的共读,感恩自己。

    2.请通过朗读下面的句子,有感受的可以记录下自己的理解:

    (1)当别人说不的时候,我们常常会认为他们是在拒绝我们,有时我们甚至还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然而,如果我们能够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我们也许就会发现是什么使他们无法答应我们的请求。

    好棒的表达。我们的沟通常常不同频,有时候,我们既不知道自己表达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更难体会到别人背后的感受和需要。我们很多种情况下,很害怕别人跟我们表达拒绝(我们都喜欢被肯定、被认同),可能我们天性都喜欢更多地呆在舒适区吧。在学习了非暴力沟通之后,我们可以试着去觉察彼此的感受和需要,而说到这里,如何全身心倾听才是更重要、更稀缺的品质。

    (2)有的时候,谈话的气氛很沉闷。我们体会不到说话的人有怎样的感觉和需要,也不知道他对我们有什么期待。这样的谈话是很累人的。他只是在浪费我们的时间,而无法帮助我们与他人加深联系。这种局面的出现往往是因为说话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感受、需要和请求。

    怎么做才可以扭转这种局面,使谈话生动有趣呢?我的建议是,尽快提醒说话的人留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等得越久,也就越难做到这一点。我们这样做并不是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请求他人体会自身的状态。

    做到这个很必要,也看到了作者书中所举的例子,非常赞。现实生活中可以先尝试小范围(比如,家里、闺蜜)的练习表达,告诉对方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提醒说话人注意自己的感受和需要。用在亲子关系的沟通上估计效果也不错,不过估计需要不断的练习才能逐渐掌握核心。大范围的用似乎踩雷的概率比较高,不同频的人会不会觉得我们脑子进水了。

    (3)有的时候,我们说了心里话,很想知道对方的反应,却发现对方一句话也不说。这时,我们也许会很不安,容易把事情往坏处想。在别人保持沉默时,我们一般会觉得有些别扭,而很难静下心来体会对方的感受和需要。

    刚刚还在用非暴力沟通的方法和一位老师沟通,上午我把自己的心里话发微信给老师,对方半小时还没回复(有时候他回信息会很快),我感受到了自己的不安,在想是不是不该发这条信息,打扰到别人了。于是,我就试着用共度这本书的方法与他沟通,他刚刚还和说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同时,他提了他的建议,下次不及时回复的时候试着想想,是否还有别的可能。

    与人面对面聊天时,常有点受不了冷场或者屋里寂静一片,这时候在想是不是该做点什么或说点什么暖场,现在看来,这一做法体现了自己内在的不安,也错失了体会在场人的感受和需要,或许大家觉得聊得差不多了也有可能。下次遇到类似情况要多感受、多倾听下,哈哈。

    【DAY10】P121-131,第九章

    1.当我们表现不完美的时候,你是如何对待自己的?羞愧?内疚?自责?哪一些案例令你印象深刻?

    很长一段时间内,甚至在现在的很多时刻,当自己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会自责,会想如果怎样怎样就好了。

    在高校工作八年多,无论对上还是对下,还是对工作本身,都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所有。随着自己一步步付出,一步步深入,但结果并不是付出所预期想要的,就开始自责自己笨,自责别人可以做到而自己做不到,而全然没有考虑到大的环境与体制内的一些特征。

    经过近一年多的历练,我比较少地自责,学会了爱自己、欣赏自己,欣赏自己从零开始的勇气,欣赏自己对生命的那份热爱。

    接下来,继续在路上。

    2.用“我选择做……是因为我想要……”来描述你近期你的抗拒做的烦恼吧,觉察自己能描述出来的需求。

    我选择学习财商是因为我想要更好地支付我想要的生活,尽管这是我从未接触过这个领域。

    3.你如何理解“爱惜自己的关键之一是同时包容那两个不同的我,一方面包容对过去的某种行为感到后悔的我,另一方面包容采取那种行为的我”。

    读了这句话会让我觉得放松,我们习惯了对自己正向的行为、想法与言语表示接纳,负向的会被我们本能地加以批判。爱自己从接纳自己的一切开始,无论对错,无论好坏,无论他人如何评价,我们都要爱惜自己,善待自己,这是对自己最大的爱。

    顺便推荐大家另一本爱自己的书。见下图。


    【DAY11】P133-151,第十章

    1.“充分表达愤怒的第一步是我们不再归咎于他人,如果我们认为他让我很生气,那么我们难免就会指责他人,然而事实情况是我们心情并不取决于他人的行为”。我们绝大部分人都认为愤怒是外在的造成的,你的看法呢?

    是的,通常情况下,我们都会觉得是别人的某个行为或想法激怒了我们,说实话,就算后来了解到我们的情绪源自于自己,也还是不太清楚具体如何用,或者如何表达才能阐述清楚。

    看了第十章,清晰了。

    愤怒是我们的某种想法或思维方式造成的,其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能明白愤怒背后的需要,我们就不会去选择指责他人或指责自己,但做到这点很不容易。

    我们可以尝试实践,有意识地用“我生气是因为我需要……”取代“我生气是因为他们……”

    我们越用心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也就越能留意到自己内心的心理活动。与指责他人相比,直接说出我们的需要更有可能使我们的愿望得到满足。

    表达愤怒的四步:(1)停下来,除了呼吸,什么都别做;(2)想一想是什么想法使我们生气了;(3)体会自己的需要;(4)表达感受和尚未满足的需要。有时,在3和4之间,我们需要先倾听他人。在得到倾听和理解之后,他们也就可以静下心来体会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2.最近一次你或者你家人暴怒的案例是如何的?客观描述和分析一下。假如让你复盘你会如何做?

    先生喜欢炒股,我不赞成他放家里的大部分钱到股市,因为觉得风险太高。关于这件事,我们的不同意见持续十年多,期间因此吵架、闹离婚的事都发生过,可到现在,还是没有很大改观。

    我:你总是不考虑我感受,什么事都你说了算。

    先生:我怎么不考虑你感受了,不考虑你感受我到家天天做这么多。

    我:我说的是炒股这件事。

    先生:你看看,哪里不需要钱。当你没有一分钱的时候,你看看谁会理你。

    我:你在说什么?我说的是炒股这件事,你就是不考虑我感受。否则老早就撤出来了。

    先生:我不是正在考虑撤出来嘛,你给我些时间。

    我:……,……,你要想撤老早就撤出来了……

    先生:……

    然后就变成口水仗,两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吵得不可开交,确在不同的频道,不愉快也没解决问题。

    先生是一个顾家的人,这么多年兢兢业业,唯独让我觉得很不爽的就是炒股这件事。他主观上想炒股赚钱,想让家里日子更好些。我呢,知道他是为我们好,可觉得应该评估下这种方式是否合适,而且经济决策应该由两个人共同决定,而不是一个人主观上随意定。

    我们俩冷静下来后,

    我:我知道你现在和前几年不一样了,也知道你是下决心要拿出来了,但是看着股票起起伏伏的,我还是会担心我们的钱是否会变少,毕竟我们只是一个普通家庭。而且,我需要你做决策的时候同时要考虑到我的需要,我需要被尊重,需要让我感觉到在这家里有决策权。

    先生:我知道了,我最近找机会就会拿出来的,你放心(多期待他说一句:谢谢你告诉我你的感受,我为我之前没有考虑到你这部分需要和感受而深表歉意)。

    我:我知道你也是为了我们好,你很想让我们过上更好的生活,你能答应我分批拿出来吗?

    先生:分批拿出来,如果今天……,就拿出来。

    我:好

    过程有点简洁,也有不到位的地方,就是这两天的事,比之前进步了,两个人在情绪冷静后会继续沟通。

    【DAY12】P153-151,第十一章

    1.为什么我们使用防卫性的强制力时候,会不自觉地把焦点放在评价别人行为上面呢?比如,我们看到孩子做错了事情,虽然我们很担心他很爱他,也会首先批评他。复盘一下近期我们发生的这些案例,当时自己的情绪是如何的?

    早上,女儿要去上舞蹈课,老公看她最近咳嗽厉害,去附近的医院去挂号,想到要带她先去医院然后再去上舞蹈课,时间不太够用,心里着急。她在一边一直画和同班同学的“微信”(她们俩交流的一种方式),看她这样就更加着急。于是说,你看你,爸爸考虑到你身体状况,一大早就跑到医院挂号,你却在这里不紧不慢的。你有没考虑到时间呀,有点时间观念好吗?

    (内在:宝贝,你最近咳嗽厉害,我们很担心你身体。看到你经常不考虑时间,我们也有点担心你不能很好地使用时间,担心你学习与做事效率不高)

    复盘:

    如果为了赶时间,可以采取强制性的行动,但不是发脾气,告诉孩子,“宝贝,收拾好东西赶紧走,我们赶时间,路上妈妈和你解释为什么赶时间”。

    我当下的情绪:

    担心她的身体、担心她的时间使用效率不高、着急两件事情同时做是否能安排过来。

    2.的确,对孩子体罚、责骂能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这个也往往是父母不自律的表现,会对孩子带来更深层次的影响。你是如何理解的?

    是的,体罚、责骂之后确实带来孩子的服从性行为。但体罚、责骂容易让孩子体会不到父母的爱,产生恐惧,也传达了一种可以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也无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而只是一种服从权威或不得不做,长大了容易屈服权威,而不能倾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2.朗读打卡:

    (1)我们运用强制力是出于防卫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惩罚对方。

    (2)对体罚的恐惧会让孩子难以体会到父母的爱。

    (3)当我们为了回避惩罚去做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忽视事情本身的价值,而陷于对失败的忧虑。

    (4)在非暴力沟通中,我们看重每个人选择生活的自由。与此同时,非暴力沟通还强调我们彼此相互依存,我们的幸福和他人的幸福息息相关。


    【DAY13】P163-175,第十二章

    1.能否以“当我想到上班的事情时(观察),我好害怕(感受),因为我要确保孩子能得到很好的照顾(需要)。我想,在上班时,我需要一位好保姆来照顾他们。下班后,我还要确保有时间和精力好好陪伴孩子。”为模板,把你近期的内心冲突用“观察、感受、需要,行动”来表达出来。

    当我看到先生一副气呼呼的样子时(观察),我有点担心(感受),因为我想让整个家庭的氛围比较和谐,想让女儿在一个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下成长(需要)。我想,我以后要在女儿不在场的情况下和先生多做这方面的沟通,同时告诉他有情绪时,先陪自己的情绪,等情绪过去了再解决问题。同时,也要告知女儿在我们有情绪时,提醒我们先陪自己,以免我们的坏情绪殃及女儿。

    2.文中提到的社会文化的局限性,应用到我们生活当中主要体现在个人的生活习惯和观念的局限,我们往往被自己的观念束缚,以此去给别人评价,阻碍了我们看清别人和自己的需求。谈一谈你的理解。

    是的,我们都有各自的习得(有文化的、家族传承的、个人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我们习惯了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学习了非暴力沟通后,我们可以多一个视角,在那个想要评价他人的时刻,多一份觉察,多一份体验,稍作停留,感受我们的需要,感受他人当下的需求。这样,无形中,我们会增添很多生命的平静,也会增添很多幸福感。

    朗读打卡:

    1.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倾听和表达自己的需要并不容易。一般来说,我们的文化倾向于把个人需要看作是消极的、具有破坏性的。如果一个人公开表达自己的需要,就很可能被看作是自私的。

    通过鼓励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认识情感的根源在于个人的需要和想法,并以建设性的语言提出明确的请求,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认识社会文化对个体的消极影响,一旦认识到社会文化的局限性,我们就可能突破它的束缚,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2.如果以苛刻的态度对人对己,我们的心情也好不到哪里去。通过运用非暴力沟通,我们不再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就会逐渐变得平和。


    【DAY14】P177-185,第十三章

    1.通常我们的感激大多限于“谢谢”这个词,如果把感激具体化,别人的感受肯定不同。尝试一下我们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三个完整的部分,去表达我们对别人为我们所做的事情的感激。

    近两年来,与您无数次的倾诉,您就像家人一样聆听我、接纳我、支持我,无论我做什么,说什么,您都那样耐心,不离不弃,甚至在我觉得自己糟糕透顶的时候,这让我感觉非常温暖,是这个温暖的力量支撑我一步步走向今天,一步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百感交集,感慨万千,在此真诚地向您致谢,感恩相遇。

    2.别人表达感激的时候,通常我们是如何反应的?

    别人表达感激时,我们通常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一种是自我膨胀,相信我们比别人优越;另一种是假谦虚,否定别人的欣赏。

    看完非暴力沟通对感激的回应,你觉得如何接受别人的感激呢?

    优雅地接受别人的感激,与对方一起感受与庆祝生命的美。

    3.把你向别人表达感激的话(三个不同的案例),按照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三个要素,通过录音打卡发出来吧。肯定会有不同感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非暴力沟通》阅读记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qw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