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制定计划和实施计划的不是同一个人
制定计划的是理性的你,而实施计划的在大部分时间中是感性的你。
我们以自己是理性的为前提制定计划,这样的计划只适合理性的自己。
当自己心情不佳,有情绪时,计划便难以实施。
2️⃣ 人不是机器人
有时我们会觉得自己是个高效的机器人,只要有做到这件事的能力,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够做到。
比如自己具有做ppt的能力,这个能力发挥2小时可以做好20页ppt。但实际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中,不一定能够坚持下来,可能做到一半会疲惫、会走神。不定能够一直100%输出自己的能力。
所以我们在执行计划时,不应该只以自己的能力作参考,而是要考虑到自己的精力、情绪。
3️⃣ 不想做
如果不考虑自己的情绪怎么办?最坏的结果就是无论制定什么样的计划都无法完成。
有一次当天休息的时候我在纠结一件事情,要不要去理个发。如果今天休息的时候不去理发,下个休息日头发就显得长了。但我又不想出去,想在家里好好休息。虽然纠结,但我还是把理发放到我的日程里了。
然后,一天待在家里,没有去理发。同时待办清单上其他事一件也没干。更惨的是,今天一天心情都很差,内心一直在煎熬,一方面要去理发,一方面想在家歇着。
我发现,对于我来说,如果让我去做一件我不想做的事情,我会卡住一整天。就像是电脑装东西太多了而卡住那样,就像网络不好视频一直在转圈圈那样。
所以计划为什么完不成,因为有某几件事是自己极不想做的。无论事情难不难,大不大,只要不想做,就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
4️⃣ 现在只为当前的事负责
如果日程上的事都不是自己想做的怎么办?
想想就觉得可怕,那自己岂不是寸步难行。
这种情况确实会遇到,有些事可以像上面的理发那样拖延,但有些事是有截止日期的,是需要向别人交付的。
怎么办呢?
短视一点。
不要想太远。
在做当前的事情前,我们除了会想到这件事做不好怎么办外,还会想到影响了其他的事怎么办。
比如当前的工作如果做不完,就会影响下面的工作,自己就得加班,吃饭就得推迟,回到家就很晚了,睡眠不足,第二天犯困,第二天拖着疲倦的身体去工作想想就累。
自己的时间精力都内耗在想象做不完的后果上了,无法集中注意力在当前的事情上。结果自己的“预感”成真。
不要想那么多,现在只为当前的事负责。
那么多事是要想的,但不是现在。现在就是要做好当前的事。
后续安排什么时候想?
脑子清醒无压力的时候。
什么时候脑子清醒无压力?
完成所有事情,正在复盘时;其次是在还没做任何事情,正在计划时。其他时间少想。
5️⃣ 结语
在面对计划的制定与执行时,我们常常忽视了情绪和精力的重要性。我们倾向于以理性的自己来规划一切,却忽略了感性的自己在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力。人不是机器,我们不能期望自己始终以100%的效率运作,而不考虑疲惫和情绪的波动。更重要的是,我们往往因为不想做某些事情而让整个计划停滞不前,这种抗拒感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心情和效率。
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需要学会专注于当下,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所困扰。我们应当在头脑清醒、无压力的时候去规划和复盘,而在执行任务时,将全部精力集中在当前的事情上。这种方法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执行力,还能减少因过度思考而产生的内耗。
最终,我们的目标不是制定一个完美的计划,而是要实现一个可持续的、与我们的情感和精力相协调的行动模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完成计划,同时也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满足感。这种对计划执行的深刻理解,将帮助我们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更加坚定和从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