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章炳麟 先生的名字 ,是在高中的历史书上 。当时书上介绍他是个反清革命家,坐过牢,做过《民报》的编辑,给邹容的《革命军》作序,发表过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等。我之所以记住了这些知识,是因为考试的缘故。当时章太炎先生仅仅是定格在历史书上而已。
后来在在读民国大师的相关文章时,我了解到章太炎先生讲课架子最大 ,据文中说 :“他上课时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的人物 。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排场十足 。”从此我意识到章太炎先生是相当有学问,是受当时读书人追捧的 大师。
再后来我读过鲁迅先生的《章太炎先生二三事 》,还记得鲁迅先生说:“我以为先生的业绩,留在革命史上的,实在比在学术史上还要大。”这篇文章让我明白了章先生的革命业绩 大过了他的学术成就 ,我为章先生的革命精神而震撼。
总之我先前对章先生的了解只有些雪泥鸿爪 。直到今天我读了王彬彬写的 《章太炎的身后事 》一文,我对章先生的有了较深入的了 解。
文中写到,1936年6月14日,章太炎先生病逝于苏州寓所,7月9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了“国葬章炳麟令”,国葬地点是遵照章先生遗愿 ,在杭州西湖边上南屏山下张苍水墓旁 。
当时国家情势动荡,内忧外患 ,让“国葬令”无限期予已搁置 。除这一客观原因外,更重要的还是蒋介石绝不愿意国葬章太炎 。因为章生前视蒋为无耻小人,尽情笑骂,根本不把蒋放在眼里 ;当蒋推行“以党治国 ”和更换国旗时 ,章对蒋嘲骂 ,愤然与切齿。尤其在抗日问题上,章一再奔走与表态 ,这令蒋十分为难和恼怒 ,而且只能藏在心里 。鉴于此这次国葬始终没有举行 。
新中国成立后,章先生的朋友,学生又提出安葬章的问题 ,从1951年叶芳炎致信浙江省政府到1955年4月3日,章先生遗体终于下葬 ,历时整整四年 。正如文中所说 :“可以想见,这中间还有许多僵滞、暧昧、曲折 ,还有许多权衡、斟酌、思量 。”这次政治规格虽然很低,但章先生毕竟入土了 。
1966年秋,当时造反派挖开了章先生的墓,把他的遗体暴尸于外 ,导致尸体腐臭,后一园林工人将它拖至山脚下草草掩埋 。
文革后期,由于辛先生早年非儒、反儒,而比较地肯定法家,所以在文革“评法批儒” 中又成了一个“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尊法反儒的英雄” 。
这种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不能不让人慨叹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
1981年10月,章先生之墓得以修复,这次政治规格比1955年的葬礼高多了 。物修复工程还是很有政治意义的 。这让我无来由有想到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的诗句。
张先生的身后是真是时代的晴雨表 。党派之争,思想意识形态之争 以成过眼烟云 ,还好章先生最终安眠于地下 。九泉之下如有灵,不知他对自己身后的遭遇 是悲欣交集还是啼笑皆非呢 。这恐怕不得而知了 。
【注】文中引号内容未加特别说明的 ,都是引自王彬彬先生的文章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