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三十,职场之路渐渐的窄了起来,尤其是在拼身体的互联网公司里面,不管你是否愿意认同,但现实总是很残忍,
毕竟很多公司的JD里面白纸黑字的写着:年龄35岁以下...
虽然内心极度不情愿,“中年人”这个刺耳的名词跳入耳中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同龄人也开始注重养生了,保温杯+枸杞的不离身
看着身边更年轻更有活力的95后越来越多,技能、学历也越来越高,这两年内心时时的涌现出一些焦虑,未来在哪?
如果紧盯着年龄,在年龄这个维度上,这个问题可能无解。因为不管你怎么担忧,时间总是在飞奔,昼夜不停,年龄总是在一天天的增大,精力只会越来越差,不管你用了多少化妆品,容颜也总会逝去…而求上进的年轻人始终在后面追赶。
就像李笑来在《送你一把万能钥匙》中写的那样:
...所以,当我们尝试解决任何问题的时候,只盯着问题看,盯着问题想,盯着问题找解决方案,通常只能是以无奈告终的啊! …不对,我得把我的注意力从问题本身移开,因为解决方案肯定在其他地方…
是呀,其实我并不孤单,子就曾经在川上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大概孔子他老人家也在感叹,时间咋过的那么快呀!古今中外都如此,长江后浪推前浪,但又有什么办法呢?
李笑来给出的答案是:*当你遇到被锁上的锁头的时候,要想到你应该去别的地方找钥匙….最终,我认为能力更重要,盯着自己的能力看,盯着自己的能力成长才是真正的“钥匙”啊 *
第一遍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感觉很兴奋,就像打了鸡血一样,但兴奋了没两天,鸡汤的营养用完了,就又陷入这种循环之中,看来,践行真的很难。
在经历了一年多的时间,并且其间听了很多牛人的课程,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之后,再来看这篇文章,感受完全不同了。是呀,年龄从来不是问题,如果你够优秀,可以去一个中大型公司做管理层;如果你喜欢折腾,可以选择创业;如果有一些口才和文笔,可以选择知识付费这条路,大量的年轻人需要别人的指点...年龄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力
所以哪有什么“中年危机”,其实背后是“能力危机”呀,如果30岁以后就不再学习不再进步,可能真是的是有危机的,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大都是从三十五岁以后,才进入事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呀...
而能力,是伴随着自我成长才能拥有的,所以关注成长,真的是一把万能钥匙呀
中年人该从哪些方面成长呢?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不具有普适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给自己列了以下几条:
1、发展自己的多维竞争力
维度越多,竞争力就越大,比如懂一点英语,懂一点互联网,懂一点编程,懂一点数学,懂一点金融,懂一点心理学,有很专业的研究方法论的李笑来,在遇到区块链这个新生事物的时候,硬生生地搞出了个“诡异的竞争力”。
这方面我自己也有体会,我是半路出家搞的互联网,起步晚,但也不全是坏事,我懂一点管理、懂一点网络、懂一点营销、懂一点产品,在公司里也颇受欢迎。
2、知识体系化
根据一万小时定律,一个专项技能的打磨,往往需要十年之久,这个还快不得,因为一个人每天能分配到这个事情上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再多了,效率反而上不去;韩寒说,怀才就像怀孕,是有道理的,总得怀孕十月才能生下孩子,快不得。
不成体系的知识充其量就是信息而已,没有生产力的,更谈不上创新发展了。比如李笑来反复强调的元认知,源头是批判性思维,经过体系化的思考践行,发展出了元认知能力;比如武志红,他的思想脱胎于弗洛伊德;比如段永平,在他身上能看到巴菲特的智慧...
当然,他们都是大牛,经过知识体系化,最终能发展出自己的一套思想,对于我们来说,先从形成自己的方法论开始,就能形成一个很强悍的竞争力。
3、锻炼身体
这个不用多说,强健的体魄才能孕育健康的灵魂,虽然不用跟年轻人拼体力,但是坚持锻炼,绝对是能延缓变老的,每天精力充沛,做事的效率也能提高不少。
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渐渐的养成习惯。
4、拓展人脉
人脉这个事情,它的作用虽然有点被夸大了,但是仍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维度。
如何积累人脉:一方面靠提升自我,一方面靠积累,没有一定的能力,结交不到高段位的人脉,所以关注成长这把钥匙还是有效的。
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先把这四条做到,相信开头的那把锁也能打开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