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
由《见字如面》带来的记忆...

由《见字如面》带来的记忆...

作者: sally雷雷 | 来源:发表于2018-01-28 18:58 被阅读0次

最近看了几期《见字如面》节目,甚为喜欢,听着从古至今各色人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心写的书信,仿佛穿越过去,身临其境,沉浸其中,给平淡单调的生活平添一丝诗意。如官方介绍:《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今天看的一期里,有贾平凹写给小妹的一封信,很有感触,引用如下:

小妹:

七月十七日,是你十八岁生日,辞旧迎新,咱们家又有一个大人了。贾家在乡里是大户,父辈那代兄弟四人,传到咱们这代,兄弟十个,姊妹七个。我是男儿老八,你是女儿最小。我那时体单力孱,面又丑陋,十三岁看去老气犹如二十,村人笑为痴傻,你又三岁不能言语,哇哇只会啼哭,父母年纪已老,恨无人接力,常怨咱这一门人丁不达。   从那时起,我就羞于在人前走动,背着你在角落玩耍;有话无人可说,跟你说,你又不能回答,就喜欢起书来。   书中的人对我最好,每每读到欢心处,我就在地上翻着跟斗,你就乐得直叫,读到伤心处,我便哭了,你见我哭了,也便爬在我身上哭。但是,更多的是在沙地上,我筑好一个沙城让你玩,自个躺在一边读书,结果总是让你尿湿在裤子上,你又是哭,我不知如何哄你,就给你念书听,你竟不哭了,我感激得抱住你,说:“我小妹也是爱书人啊!”   你还记得那本《红楼梦》吗?那是你到了四岁,刚刚学会说话,咱们到县城姨家去,我发现柜里有一本书,觉得很有味道。天快黑了要回去,我就偷偷将书藏在怀里。三天后,姨家人来找,说我是贼,我不服,两厢骂起来,被娘打了一个耳光。我哭了,你也哭了,娘也抱住咱们哭,你那时说:“哥哥,我长大了,一定给你买书!”小妹,你那一句话,给了兄多大安慰,如今我一坐在书房,看着满架书籍,我就记想起那时的可怜了。   咱们不是书香门第,家里一直不曾富绰,比不得会做生意的人家。但是,穷不是咱们的错,书却会使咱们位低而人品不微,贫困而志向不贱。书是忌讳富人的。人富则思惰,你现在的处境正好逼你静心地读书,深知书中的精义,明白当时是什么社会,如何的文坛。 在家时,逢小妹生日,哥哥总是为你梳那一双细辫,亲手要为你剥娘煮熟的鸡蛋。一走十年,竟总是忘了你生日的具体时间,这你是该骂我了。今年一入夏,我便时时提醒自己,要到时一定祝贺你成人。邻居妇人要我送你一笔大钱,说我写书,稿费易如就地俯拾。我反驳。又说我“肥猪也哼哼”。咳,邻人只知是钱!人活着不能没钱,但只要有一碗饭吃,钱又算个什么呢?如今稿费低贱,家岂是以稿费发得?!读书要读精品,写书要立之于身,功于天下,哪里是邻居妇人之见啊!这么多年,兄并不敢侈奢,只是简朴,唯恐忘了往日的困顿。也是因为不忘往昔,才将所得数钱都买了书籍。所以,小妹生日,兄什么也不送,仅买一套名著十册给你寄来,乞妹快活。                 

贾平凹   1983年7月初写于静虚村

这封信,前半部分写的是幼时和小妹相处的时光、家庭的窘迫、读书的际遇;后半部分则拉回现代,对小妹进行精神教导与鼓励,也表达了自己对读书的看法、认知。听罢,为平凹朴实的文笔所表达的儿时困窘和拳拳爱妹之心所打动,更为他对读书做人的看法、对精神高远的追求所撼动,字里行间体现着一代文豪宽广的胸怀和一身的浩然正气。感慨之余,也让我回忆起自己的幼时读书岁月。

小时候,我也是个爱读书的小学生。母亲是小学语文教师,对我的功课抓的很紧,贪玩的机会不多,而她掌管着学校的阅览室,经常会给我带一些书看。我还记得和母亲一起去阅览室挑书,一摞一摞的带回家,又一摞一摞的还回去。以至于基本看完了这个小小阅览室里所藏的书籍。

当时的家,就在学校里给老师分配的二十平左右的小平房,里面一张大床、一套桌椅、若干柜子、一台冰箱、一台电视,做饭在屋里或者屋外的平台上,用的是学校的公共厕所。条件在现在看起来是相当贫瘠和清苦的,但当时并没有感觉到,甚至因为自己住在学校里不用早起而跟其他同学比起来很有“优越感”。

虽然家很小,但学校的面积很大,因此小时候我和姐姐在天气好的日子,经常出现在升旗台下、教学楼一层台阶上、花坛旁边等支个桌子写作业、画画,或者在躺椅上看书,颇有“学校即我家”的几分意思。在屋里的时候,就坐在书桌前,听着录音机里放的邓丽君和不知名女歌星的甜腻流行曲、贝多芬和柴可夫斯基等钢琴曲(还有什么歌曲已经想不起来了);就着夕阳斜下的黄金般的光芒,寂静的看书。那个时候,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全然沉浸在看书带给我的时间和空间里。时间静静地流淌着逝去,直到打开白晃晃的电灯,就到了看晚间黄金档电视剧的时候。

看过的书有些到现在已经忘记了,有印象的有:《红楼梦》《三国演义》《穆斯林的葬礼》《巴黎圣母院》《茶花女》《羊脂球》《双城记》《苔丝》《葛朗台》《基督山伯爵》《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天方夜谭》等。还记得看到黛玉闻知宝玉迎娶宝钗后的痴狂落寞而死时泪滴撒了好几页;依稀记得为了新月和老师由于上辈宗教观念问题被强迫分开最终逝去的悲伤心痛;记得赤壁之战里精妙绝伦的尔虞我诈;记得茶花女、羊脂球可爱而坚韧的人格和红颜薄命的结局;记得葛朗台的极度悭吝,然而死后也带不走万贯家产的哪怕一枚铜钱;记得童话书的插画里,美人鱼含着微笑和泪水化成的泡沫、公主给哥哥们化作的野天鹅编织的破除魔法的麻衣、小女孩点燃最后一根火柴时眼里的光芒。。。

现在想起来,很多书是没有看懂的,只是记住了最浅显的故事情节以及带给自己的情绪。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在于对少年、青年、中年等每个年龄段所读的感受和看懂的程度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现在自己再去看一遍,会更加注重当时的历史节点、时代背景、作者经历以及作品想要传达的理想式家国和英雄,这些东西揉在一起来看,会更加理解这个作品的伟大之处,学到更多的理性思维、是非观念、人文关怀,树立积极健康的三观,而且仅仅只是读书所带给读者的享受也是莫大的。

现在的我,也在逐渐的坚持读书,不太喜欢工具类专业类书籍,但仍然喜欢名著、历史、文学、社科等类型书籍,驱动自己的力量除了以上理由之外,还多了一条:写作。今年自己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写作水平,写作的前提是有足够的精神养分摄入,有了养分才有足够的素材去练习写作。而精神养分除了日常生活、个人阅历以外,还有就是读书、电影、文化类节目等形式了。因此我将在读书的路上持之以恒,在写作的路上持续渐进,希望和养花一样培养出一个更优秀的自己。

相关文章

  • 由《见字如面》带来的记忆...

    最近看了几期《见字如面》节目,甚为喜欢,听着从古至今各色人士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用心写的书信,仿佛穿越过去,身临其境...

  • 见字如面——由《见字如面》想到的

    最近喜欢上一个节目,叫《见字如面》。那些读信人,那一封封饱含人世间各种情感纠葛的信件,不仅仅是坊间的历史记载,更是...

  • 《见字如面》 || 见字如面

    文 / 染染夏光 按照以往的惯例,我会用一句话来总结一本书的大概内容或者我大抵的感受,而这本书,《见字如面》,却让...

  • “见字如面”成记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鸿雁传书,素尺墨香。一句“见字如面”,足以让人...

  • 《见字如面》说生死

    无意中看了《见字如面》栏目里的生死之说,非常震撼。 所谓《见字如面》实际上就是读书信。这是由实力文化...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 穿过一道道屏障 曲径通幽的地方 看见 一群人的狂欢 一群人的孤独 见字如面 顺着潺潺的溪流 来到了童话的...

  • 见字如面

    文/阿止DORA 昨晚聊天,朋友突然说她给我写了封信,大概这两天就能到。我莫名有点感动,但嘴上还是嫌弃着——这什么...

  • 见字如面

    见字如面,不如不见。看画。

  • 见字如面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互联网、没有电子邮件、没有QQ和微信、没有视频电话的年代里,传统的纸质书信是人际交往主要且重要...

  • 见字如面

    我特别喜欢“见字如面”这个词,它让那些非黑即白冷冰冰的文字有了温度和情感。 读书这件事一直被赋予过于积极或者过于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由《见字如面》带来的记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yza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