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成西九
![](https://img.haomeiwen.com/i3621024/a096949fd921d4e1.jpeg)
两个伴侣在一起时,有些人会很满意对方,于是很快就走入婚姻的殿堂,但是,在一起久了,你就会发现,对方可能是不你原来设想的那个样子,你原来认识的只是对方只是现在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是一位经常感到委屈、受伤,不公平好不顺,有人甚至还给自己总结叫命不好的人,请你一定不要错过今天的这篇文章。
大家都见过核桃吧?我们国人应该很多都认识,但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或者外国人,一定有没见过的,那么,请问“核桃”的定义来自它本身,还是来自你自己?
好,我们再举例,比如有人天生怕狗,有人天生喜欢狗,那么请问是“狗”使人害怕,还是令人喜欢?同样,也来自我们自己的定义,跟狗无关。
那来自自己的什么呢?“种子”,你也可以叫作认知、业力、潜意识都行。那这个种子是哪里来的呢?每个人都是与生俱来的,说的通俗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先天的“认知的种子库”。
这个“认知种子库”就会让我们有一系列的属于自己定义的:好或者不好,喜欢或者不喜欢,对或者错,它与本身被定义的东西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比如,上面的“核桃和狗”。而且每个人的定义不同,于是,产生了有人说“这是核桃”,也有人说“这是木疙瘩”,或者“有人喜欢狗”,也“有人不喜欢狗”。
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世界”,我“认为的”,我“定义的”,就是我的世界。
同样,两个恋人在一起,你认为对方是“渣男”、“渣女”、“信赖的”、“不负责任的”,都是来自于你的“种子库”,来自于你的定义。
那么这个“种子库”可以消除吗?
答案是不能,因为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而且这个“库”是“无限”的。
佛陀教育我们不需要消,只需要转,转念,不执于念,意识就是“种子”来了,我认识它是“种子”,不再执着,这一认识就即放下,回归本性,你看到了核桃,有人说这是个木疙大,你微微一笑,他没错,我也没错。怕狗,我该躲还是躲,但同时明白狗不可怕,是我的“种子”(即认知)在起作用。
我们回到当下,那么您的委屈、受伤、不顺都是同理,是我的“种子”投射到了现在发生的外境上,或者某个人那里,比如有人没对你笑脸相迎,你生气了,马上要知道,我有一个需要尊重的“种子”(认知),正好覆盖投射到了这张没有笑容的脸上。所以“种子”不可怕,不认识就是障(业障),认识当即即空,如此,无论你有多少“种子”,都干扰不了你。
永嘉禅师在他所著的《证道歌》里,有一句话说得非常透彻: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