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缺学习的机会吗?想学什么内容是无法获取的?作为一位教师,各类平台的培训多不胜数,学都学不过来。
最让我们发愁的不是没什么可学,而是想学的没人能给。我时常在想,20年教龄的老师,去看青年教师公开课,是一种怎样的心态?如果是连续两天的公开课呢?可能也会乏味,因为可供我们学习的点,也许就是那份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可这份创意明明就是几分钟的展示,我们却需要观摩整节课去探寻。(这里并无贬低青年教师课的意思,谁没有年轻过呢?)
所以,如果有人出版一本书或者一份视频集,名字叫《给教龄20年依旧优秀的你-教学创意》,里边略去很多不必要的教学流程,只展示那3分钟的亮点,我很乐意为之买单。如果有一场连续2天的青年教师公开课,我可能没精力连续看完。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发强烈。一是没精力去看很多教学实录、讲座,二是很多讲座内容我都似曾相识。
比如丁玉海老师的讲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很棒。但每次我听后,如果是两个小时的讲座,其实我的收获也许只有10分钟的。倒不是讲的不好,而是丁老师的讲座内容多为平日思考、整理。而这些平日思考我作为工作室一员,耳濡目染,大多都提前了解,并无太多新鲜感。与我而言,丁老师讲座的结构和某些观点、极个别新鲜的小技术就是最大收获。于是,我都喜欢看回放,16倍速看,偶尔停下截屏思考。
人成长的不同阶段,需求是不一样的,我期待的那本《给教龄20年依旧优秀的你-教学创意》,也许并不会诞生。但不妨我们学会挑挑拣拣。今天群里听到人聊“检视阅读”,我想这到不妨借鉴过来,用于我们平时的学习。面对海量知识,先“检视阅读”,再“聚焦阅读”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