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内部互联网用户体验培训课上,第一次听到“洼地效应”这个词。
洼地效应,它本意是指“水往低处流”这种自然现象,在互联网世界里,引申为一个新用户行为成本概念,就是利用行为成本的落差,战胜竞争对手。 在每个行业中,总有一个公司在用户行为成本最低的位置承接其他公司培育起来的用户。课上举了支付宝的例子,支付宝团队曾用一年的时间琢磨怎么让用户从现金、刷卡改为使用支付宝,后来他们将重点锁定在“14秒”——所有零售类的支付最快14秒,所以只要将支付需要的时间减少到比这个时间短,用户就会自动流到行为成本更低的支付宝。
由此联想到,不仅是做产品,其他的事情也是类似的。比如公司内新系统新管理制度的推行,如果找到原有工作中的痛点,在系统实现时针对性地解决,使得效率能够得到实际的提升,或者使用的好处能够显性地被看见,那么在需求收集阶段和推行阶段都会相对容易得多。
分析痛点,找到更优的解决方式,使得用户自动流转到行为成本更低的地方——这是适用于很多问题的解决思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