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荣格,阿德勒,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头”。
弗洛伊德和荣格的观点是:心灵过去所受到的伤害是造成现在痛苦的最魁祸首,强调过去的原因,即所谓“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观点。
而阿德勒的观点是: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强调的是“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刻“的你自己。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是写一位苦恼的青年和哲学家的辩论过程,面对人生、幸福这样的重大课题中,通过问与答的方式完成智慧传承的经过。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带着来自过去的伤痛记忆,也有的经历了重大的灾害,或是童年的变故,这样的事实会对我们的人格产生很大的影响。
如果用弗洛伊德的观点,那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原因归结为过去的经历,来以此为自己开脱,我们心理上会比较舒服,但也会因为把原因推脱出去,自己并不会获得成长或进步。问题仍然还在那里。
而如果使用阿德勒的目的论,则是:过去的伤痛已经形成,能决定未来过什么样人生的,是当下的自己。他默认当下的自己是有力量,有能力面对并解决目前的困难的。
就像我们摔了一跤,我们当然可以骂夜太黑路不平,把摔跤原因推脱给客观环境,这样会让我们好受很多。但是问题解决了吗?并没有,没走几步也许还会摔跤。而我们应该做的是什么?痛定思痛,总结自己摔跤的原因,就会避免再次重蹈覆辙。
这两个观点的冲突,其实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说,小孩子走路碰到桌脚磕到脑袋,很多家长就会假装拍着桌子,对宝宝说:都是你的错,把我宝宝撞哭了,看我打你,给我宝宝消消气。如此这般,宝宝就开心了。这种意识其实细思极恐,一个孩子从小生长在这样的环境中,就会习惯性地把问题归因为环境,从而成长为一个巨婴。
而阿德勒的观点,则代表的是一种成长的观点,客观环境的影响确实存在,但我们可以总结教训,做出改变,对自己承担责任。而不是沉迷于过去不可自拔。
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像极了生活在舒适圈的我们,明明对现状不满意,却不想去改变,因为改变是需要勇气的。改变带来的“不安“,会大于不改变带来的”不满“。在改变与不改变中,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后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