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推荐原创文学创作
《煎饼的情结》:妈妈的味道

《煎饼的情结》:妈妈的味道

作者: 暗香疏影_d9cf | 来源:发表于2021-02-03 13:35 被阅读0次

读了林霁老师的《煎饼的情结 》,不禁想到大文豪鲁迅的小说《社戏》。《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那夜的豆真的那么好吃吗?戏真的那么好看吗?其实那夜的豆好吃,戏好看,并不在于豆、戏本身,而是那时特定的条件:自由的天地,江南水乡的清新优美,平桥村老人的热情朴实,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迅哥”对这段往事的回忆,表达了怀念之情。

而林霁老师的《煎饼的情结 》,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母亲把一碗一碗口攒肚挪的细粮换成了玉米,泡米淘米推磨的辛苦劳累,在挂着厚厚寒霜的房门口,坐在狭窄锅灶门口砌成的鏊子前,云里雾里的烟熏火燎地烙煎饼的情景。这一幕幕情景仿佛电影镜头一般,在读者脑中一帧帧地循环播放着。

渐渐地,电影中的母亲一点一点地幻化成自己的母亲形象。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母亲为我们不辞劳苦地改善伙食,为我们费尽心思地缝连补粘,为我们口挠肚攢地凑足学费……

好的文学作品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感谢林霁老师的成功地把我带到那个纯真的年代,重新品尝妈妈的味道。

附原文

煎饼的情结

刚进腊月,老家邻居李婶便让她的孩子从遥远的北方给寄来了东北大煎饼。

望着这一张张薄如纸张叠得方方正正,仿佛还带着亲人手温的煎饼,让我好生感动。父母不在了,胜似亲人的李婶一家人依然替母亲在牵挂着我。我心中泛起层层涟漪,内心情感的潮水在不停地翻滚、涌动着。我想起当年母亲学习烙煎饼的情景。

小时候,一进腊月门,便是家家户户准备年嚼果的时候了。那时城里供应的细粮极少,每人每月只有一两斤米面,所以家家都要赶在年前烙下些煎饼,条件好的人家还要做上一包豆腐。把这些留着正月里吃,总不至于大年初五没过,就把玉米饼子端上饭桌。

我家周围住户大多是山东人,邻居婶娘们几乎都会烙煎饼。一到年前,看到家家忙着泡米、推磨、热气腾腾地烙煎饼,把我们羡慕得要命。尤其是闻到她们烙煎饼时家中散发出来的那玉米混合着油香的味道,看着她们家小孩手里攥着卷了菜的金黄金黄的煎饼卷,看着她们烙好的一摞一摞的煎饼被装进了大缸里留作过年吃,都把我们馋得不行。

当然,邻居婶娘们时常也会送我们几张刚从鏊子上揭下叠好的油汪汪、黄澄澄、酥脆香软的煎饼来,可那仅有的几张煎饼又怎能除去我们心里的馋虫,满足我们对年的期盼和快乐呢?

出生在北方自幼就失去亲娘的母亲有着一手好活儿,啥事都难不住她,垒锅砌灶,搓绳做鞋,裁衣缝纫,连复杂难编的扣襻她都会打,但唯独不会烙煎饼,她看到我们馋煎饼的样子决心要学习烙煎饼。

于是,一有时间看左邻右舍谁家烙煎饼她便前去帮忙,替换她们烙上一会儿,练习使用搂耙和压耙,学习怎样烙出的煎饼不散口,怎样烙的煎饼没有冷鏊子不硌牙。通过努力,母亲终于慢慢地学会了烙煎饼。

于是到过年时母亲也给我家烙上一大摞煎饼。她用平日里攒下的部分细粮跟进城来用二斤半玉米换一斤细粮的乡下农民换上一些粗粮,(那时城里人供应的粮食不够吃,而农村平常没有细粮,只有到过年每人才供应一两斤,所以城乡百姓私下里经常在年前进行交换)。我们眼看着她把一碗一碗口攒肚挪的细粮换成了玉米,好舍不得啊,可为了过年能吃上香喷喷煎饼再心疼也得去换啊!

年前烙煎饼的日子,正是北方一年当中滴水成冰最寒冷的季节,母亲把玉米洗净淘干,先去邻居家把它破成糁,然后回家蒸熟饭,泡玉米糁,之后便挑着水桶带着我们去邻居家排着号把粮食推成水磨。

煎饼好吃磨难推,从小有过推磨经历的人一定都体会过冬天推磨的辛苦。尤其是在十冬腊月里,两盘重重的石磨都冻在了一起,要用开水不停地浇灌石磨才能转动。接下来便要不停地往磨眼里填充粮食,把磨棍捧在腰间不停地推动,如果推得慢了,石磨就会冻住。一边推磨一边还要把被磨碎粘在石磨上的磨糊刮下来,不然它们也会冻在石磨上。年龄小的我们捧着磨棍不停地倒换着脚步,一场推磨几个小时下来,虽说十冬腊月也能把人累得大汗淋漓。推磨虽然辛苦劳累,但一想到明天就有煎饼吃了,心里便充满着不尽的快乐和期待。

烙煎饼时最辛苦的当属母亲,当时做会计工作的父亲在大山深处的西小山林场工作,家中挑水劈柴等所有的伙计都要母亲一人来做。,她不辞辛苦地要提早做好烙煎饼的各种准备。

柴火劈得细细的,从邻居家借来了煎饼鏊子,用黄泥和砖头把它垒在了锅灶门口,备好烙煎饼的搂耙、压板,油底子和擦油布。当一切准备就绪时,妈说,早些睡吧,明天一早起来你们就有煎饼吃了。

每次烙煎饼前一天的晚上,躺在炕上的我都难以入睡,一想到第二天清早起来就有香甜酥脆,柔软顺滑的煎饼吃了,我便急不可耐。总觉得时间慢得让人难熬,记得我常常使劲地闭上眼睛,不去想煎饼的事,可满脑子想的还是那香喷喷、柔软软、艮啾啾、里面卷上葱或酱,或者土豆丝,一咬一歪头要用力才能咬下的煎饼卷,常常是想着想着,便进入了甜蜜的梦乡。

第二天一早,我在沁人心脾的甜香中一觉醒来,闻到了屋里到处都氤氲着煎饼芳香的气味。看到的是妈妈在门上挂着厚厚寒霜的房门口,坐在狭窄锅灶门口砌成的鏊子前,在云里雾里的热气和冷气中,正烟熏火燎地一勺一勺,一张一张地烙煎饼的情景。她忽而往灶堂里添柴火,忽而挥动着煎饼耙,间或用手擦一擦额前的汗水。她每次都是起大早烙煎饼,等我们起床时煎饼已有半尺多厚了。母亲初学手艺煎饼烙的虽然不是很好,但也让我们高兴的拿着刚从鳌子上揭下来的酥脆的煎饼吃得摇头晃脑,津津有味。

忘不了啊!真真的忘不了,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母亲给我们烙煎饼的快乐时光,在烟里雾里,在寒冷的冬天母亲那汗津津的额头及辛劳而忙碌的身影。

母亲学会了烙煎饼,从此我便和煎饼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到年前,我家都要烙下几十斤煎饼,装进大缸里,留作过年时吃。平日里一年也烙几回,但不能总烙,因为我们都爱吃煎饼,一顿每人都能吃好几张,母亲说这太浪费粮食。(那时按人口供应的粮食不够吃)

在有煎饼的日子里,我们用它卷土豆丝、酸菜粉、芥菜丝吃,或者卷上一棵大葱,吃得可香了!吃着妈妈烙的煎饼我们一天天长大,后来参加了工作。

再后来日子一天天好了,生活中再也不缺精米细面了,可我还是喜欢吃煎饼。尤其喜欢吃母亲烙的煎饼。吃着煎饼我便会想起了童年时盼吃煎饼的期待,想起妈妈那时学烙煎饼的艰辛。

如今,作为老漂一族的我离开故乡已经有十多个年头了,走南闯北尝遍了各种地方特色吃食,但我总觉得啥都不如我家乡的煎饼好吃。那薄如纸张甜甜的味道,那劲道道、艮啾啾的口味,那卷上一包菜,一咬一晃头的感觉,令我始终不能忘怀。所以每次回到家乡,我首先都要去市场买来些煎饼,吃上一些时日,卷菜吃,卷葱吃,烙韭菜盒子吃,怎么吃也吃不够,临走时还要带着一大包煎饼回去慢慢享用。

看着李婶一家人寄来的煎饼,我心里暖暖的、酸酸的,分明感受到了母亲的慈爱。我炒了几个小菜,土豆丝、酸菜粉、绿豆芽儿,再剥几棵发芽葱,卷起煎饼卷,和外孙们大口地嚼着。吃着吃着,我想起了慈爱的母亲,想起了在十冬腊月里母亲烙煎饼时的情景,又勾起了我的煎饼情结。

我仿佛看见了母亲正坐在烟咕隆咚,雾气蒙蒙的锅灶前,汗涔涔地在一张一张地烙着煎饼,那煎饼的芳香仿佛已经飘入了我的心里。

相关文章

  • 《煎饼的情结》:妈妈的味道

    读了林霁老师的《煎饼的情结 》,不禁想到大文豪鲁迅的小说《社戏》。《社戏》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

  • 家乡菜煎饼---妈妈的味道

    几个孩子叽叽喳喳你追我赶好不热闹。放学还没到家,刚刚到村子拐弯处的小墙角,就远远闻到一股诱人的香味。”是什么味?我...

  • 小煎饼有妈妈的味道

    看着这样的早餐,我觉得有妈妈的味道。 在我小的时候妈妈早上做的最多的就是摊煎饼,一大早,鸡鸣第一声就起床,我和妈妈...

  • 煎饼

    早餐时刻,看着食堂师傅做得软软的煎饼,有点找回小时候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及那种如饥似渴的抢着吃的味道。 小时候,妈妈...

  • 随想录 - 草稿

    回忆的味道 “这煎饼这么厚,又硬,有什么好吃的?” 一阵沉默。 “妈妈,你可知道,回忆的味道?”

  • 家乡的味道——煎饼

    走在街头,总能看见做煎饼的匠人,这是妻子最喜爱的口味之一,每次我都会细心观察,匠人用烙煎饼的挖一勺面糊放在...

  • 槐花煎饼的味道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作者说自己患了抑郁症,试了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最后却因为逛了几月的菜市场而奇迹般的痊愈。 逛菜市...

  • 煎饼果子的味道

    我一直怀疑我生错了地方,我这么喜欢面粉,所有关于面粉的东西我都喜欢,各种饼类,饼干,面条,汤圆……而我最爱的,当属...

  • 吃过煎饼芝士汉堡吗?外焦里嫩的鸡肉饼配上芝士,大人小孩都爱吃

    喜欢煎饼的味道,觉得可以再尝试一些不一样的做法,于是有了这道味道很赞的煎饼芝士汉堡。 一、煎饼芝士汉堡 主料:面粉...

  • 煎饼是月亮的味道

    女儿一岁零八个月,总在不经意的时候冒出很多新奇的想法,有一天她忽然问我:“妈妈,你说月亮是什么味道的呢?”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煎饼的情结》:妈妈的味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gp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