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在学习区,挑战未知的15%(笔记)

在学习区,挑战未知的15%(笔记)

作者: 吾心安处 | 来源:发表于2024-08-31 10:23 被阅读0次

    相信你一定听过“一万小时定律”,这是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提出来的定律。

    这个定律的意思是,一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也就是说,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时间。

    我们计算一下,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一年有52周,那么只需要5年,就可以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

    显然,我们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否则,我们这些工作数年、十数年的人早已成为专家了。

    我们来看看万老师是如何驳斥一万小时定律的。

    要想成为专家,除了时间,到底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万老师告诉我们,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分为三种状态,分别是舒适区、恐慌区和学习区。

    舒适区指的是一个人所表现的心理状态和习惯性的行为模式,人会在这种状态或模式中感到舒适。

    简单来说,舒适区就是那些让人们觉得毫无压力的状态或行为模式。

    在舒适区生活久了,人不但不会进步反而会退步。

    长久地沉浸在舒适区,机械地重复过去的经验,没有思考、没有总结,错误会被积累得根深蒂固。

    雪莱说过:“如果你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不使它受一点损伤,那么你将失去两只翅膀,永远不再能够凌空飞翔。”

    完好无损的翅膀是不具备抵抗风雪的力量的。

    长久待在舒适区中,会让人退步,并丧失斗志。

    舒适区不好,恐慌区怎么样呢?

    恐慌区是一个与舒适区完全相反的状态。

    舒适区是太舒适了,完全没有挑战。

    恐慌区是太不舒服了,已经到了让人恐慌的程度。这个区域非常容易导致心态崩塌,最终前功尽弃。

    任务太难,会让人陷入恐慌。面对全然摸不着头脑的任务,人们大概率都会选择放弃,然后得出“我不行”“我胜任不了”的结论。

    舒适区和恐慌区,这两个区域都无法帮助一个人成长。

    舒适区让人停滞不前,甚至后退;恐慌区让人自卑,前功尽弃。

    那有没有一个区域不但能激发人们的斗志,还能让人不断进步呢?

    有的,这个区域叫“学习区”。

    处在学习区的任务并不都是能轻松完成的,也不全是高深莫测、无处下手的。

    当新任务中只有15%是全新的或是未知的,这个时候的学习是最有效的。

    如果你能在学习区中不断练习,持续攻克那15%的新知识,你才能保持斗志,并不断进步。

    心理学家凯利.麦格尼格尔说过:意志力存在着一种“肌肉效应”,它就像肌肉一样,会被消耗,也能被锻炼。

    如果你也能找到自己的领域,在学习区中不断练习,不断突破那15%,你也能练就超强的意志力,不断成长。

    在学习区不断练习,才是成长的正确方式。不是为了完成工作量,也不是设置高难度让自己放弃,而是要持续地做稍有难度的事情。

    喜欢这样一句话:“高手都是持续性自律,庸人才是间歇性自虐。”

    不断在学习区做工作,就是持续性的自律。今天的你有多自律,明天就有多成功。

    我们都习惯了在舒适区甘于平凡,每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今天的模样就是20年后的样子。

    如果你也正在过这种“一眼能望到终点”的生活,想想,这样的日子太可怕了。

    天使投资人雷军讲过一段话——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更没有莫名其妙就拉开的差距。

    任何比天大的优势,除以时间,都会让你沦为温水中的青蛙;任何不起眼的投入,乘以时间,都会变成人与人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

    愿你我都有勇气去不断挑战那未知的15%,在自己的领域博一番天地。

    我觉得自己的写作状态,差不多处在“学习区”。

    既不轻轻松松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又不为难自己、造成恐惧心理。

    边阅读、学习,边整理过去的文章,同时写点新的文字。

    持续攻克15%的新知识,不畏难,不贪心,足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在学习区,挑战未知的15%(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kq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