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接项目时见到了一位国内首席艺术科学家,心态非常年轻,一点看不出她的实际年龄,她和我们说每天七点半就睡觉,每天早起,然后她写了1200个问题,准备每日一问,她说人生才刚刚开始。
生活中,时常有人疑惑为什么别人日子越过越好,自己却年年不见起色。 其实,所有光鲜亮丽的生活背后,都由一个个好习惯而造就。 正如培根所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哈佛大学也曾推荐过多个让人越活越幸福的好习惯,包含了科学作息、成长规划、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
一、早起
早晨,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一天中的“黄金时间”。这个时候,天地之间阳气开始涌动,是万物调动阳气的最佳时机。若在这个阶段起床,我们一整天都将精神饱满、精力充沛。
美国作家哈尔·埃尔罗德也在《早起的奇迹》一书中提及过早起的益处。他说,早起不仅让人头脑清醒,提高日常效率和专注力,更能锤炼人的意志,养成战胜逆境的勇气。
“能控制早晨的人,就能控制人生。”
在这个“全民熬夜”的时代里,不少人早上起不来完全是因为睡得晚。
2、规划待办清单
许多人都有这种苦恼:从早到晚忙碌了一天,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不是这个没做完,就是那个忘了做,最后陷入怀疑自我能力的泥沼。实际上,这并非能力问题,只是我们行事时漫无目的、毫无主次,以至于做起事情顾此失彼,使得效率低下,难出成果。
《礼记·中庸》有言:“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做任何事情,事前有所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就会失败。无的放矢的努力让人犹如无头苍蝇,缺乏方向感,任凭费多大力气也只是团团乱转。当我们把待办事项按轻重缓急罗列清晰,逐一去做时,随着一件件事情的完成,我们做事的动力会越来越足,效率便会越来越高。生活,也将随着计划有条不紊的逐渐明朗。
3、利用碎片时间
在网上看过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每个人的时间都不相同?”
有一个回答说:“所有人时间都相同,也都不相同。相同的是,时间都按照同样的速度流逝;不同的是,每个人因为对时间利用不同,所以所获长短不同。”时间从来不偏私,它给任何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可相同的时间里,每个人的命运却各不相同。究其原因,无外乎有人充分利用了一切可利用时间。
“世界上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工作上了。”粗读时,以为鲁迅先生只在强调努力,细想后,觉得他更深的意义是教人利用碎片化时间。
早上醒来,花五分钟听一篇文章;上班途中,趁间隙学几个单词;睡觉之前,看些有深度的视频……如此若干碎片的叠加,终将引起质变,使我们的能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4、定期清理房间
[if !supportLineBreakNewLine]
[endif]
家对于每个人来讲都有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它是身体的居所,心灵的寄托,除却工作、应酬等必要外出,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待在家里。饶是如此,总有人对它敷衍了事,屋子里积满灰尘,沙发上杂乱不堪。哈佛商学院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拥有强烈幸福感的人,居家环境往往干净整洁;日子不如意的人,通常房间凌乱肮脏。
换句话说,房屋就是人生的折射,它影响着我们的磁场。倘若家里太脏、太乱,会导致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负能量的环境里,它会潜移默化地给我们的精神造成负担,让心情逐渐变差。定期将灰尘擦拭干净;把无用的杂物舍弃;将所有的东西整理得井然有序……
唯有如此,我们的精神和心情才会摆脱负能量的控制,生活才能逐渐顺心舒畅。
5、遇事坚持“三分钟”
生活中,有一种现象频频发生。为了减肥,信誓旦旦地说少吃饭、多运动,可是一拖再拖,始终不见开始。发誓早睡,然后躺到床上刷手机、看视频,结果一拖再拖,始终不想闭眼。
比尔·盖茨曾说:“很多人喜欢拖延,他们对手头的事情不是做不好,而是不去做,这是最大的恶习。”深以为然。拖延并非拒绝,它是缺乏意志力的开始,其本质是逃避。
若想克服拖延,最需要做的是强迫自己开始,无论难易与否,先让自己坚持做上三分钟。一旦行动起来,我们便会进入那个状态,自觉由三分钟延长至十三分钟、二十三分钟……直至事情完成。长此以往,我们的生活将会因为无数个三分钟的坚持同他人拉开差距。
[if !supportLists]6、 [endif]睡前复盘总结
复盘,最早来源于古代围棋,指棋局结束后博弈双方会把对局再重新梳理一遍,进而反思问题、总结规律,它被认为是提高棋手实力最有效的方法。人生如棋,棋局如此,人生亦如此,唯有不断复盘才能走得更远。
曾国藩是历史上有名的“复盘达人”,他留存后世的2000多万字家书与日记中,大多都是对自己所做之事的复盘。
正因如此,他才由刚正不阿变得外圆内方,由屡屡战败到屡挫敌军。
就像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曾说:在这些年管理工作和自我成长中,复盘是最令我受益的工具之一。”人生在世,无论生活或工作,都难免有疏忽、犯错误。唯有复盘,才能让自己快速积累经验,避免再次出错。这便是有人成长速度飞快的缘由。
7、学习“无用”知识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家工厂里的两名员工,二人同样勤恳,业绩同样优秀。不同的是,一名员工仅仅深耕自己的生产技术,完全不考虑其它;另一名则在加强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学习一些“无用”的管理知识。一年后,前者被提拔为高级技工,后者则成了管理他的领导。毋庸置疑,专业知识能增加我们在同领域的深度,使我们更加权威。但若仅关注专业,把自己封闭在狭窄的知识门类中,就相当于给人生设了上限。
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能扩宽我们的广度,为人生增设更多可能,它才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根本所在。
如同梁文道所说:
“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些无用的事,花一些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人生中有一些很了不起的变化,就是来自这种时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