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进行的第一个谈心谈话学生,是呙建雄。他在我的语文课上睡着了,且教了四五声都没醒,面对这样的情形,我的第一感觉是生气,带着这种生气,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说说情况吧,到底怎么回事?”我的语气由命令到温和,他由沉默变得大声哭泣,面对学生的哭声,我知道问题应该比我想象的严重,于是在教室外,我们开始了长达30分钟的谈心谈话。下面的内容,是我能想起来的大概记录。
首先,学生说了自己为什么会在课堂上睡着。“昨天我走了一个多小时才回家,回到家吃了饭,然后开始洗碗,洗碗之后,因为奶奶把别人的玉米扯掉了,所以别人也把奶奶的玉米扯掉了,他们开始大骂,等奶奶回来之后,我们开始煮饭,昨晚上的电八点多才来,家里明明有电饭煲,但奶奶说我必须烧柴,等到把饭煮好吃好,就已经10点钟了,10点钟之后我准备拉着灯做作业,但是奶奶不允许开灯,然后我就没有做,弟弟总在玩手机,因此我11点多才睡觉,今天5点多就起来了,一整天都很困,中午困得不得了,但下午实在撑不住了。”
紧接着,我们对一些具体的事情今天了交流。“你洗碗需要多久?”“大概一个小时。”“为什么这么久?”“因为家里有很多碗,他们早上中午的,以及我回家之后吃的,简直堆积如山,我需要找抹布、洗洁精……”“你觉得我们现在谈话,谈了对久了?”“大概5分钟吧”(其实应该有20分钟)。“你觉得自己每天上学放学很辛苦吗?”“是的,我家里离学校非常远,要走大概40分钟,天气很热,我要承受太阳的热量,我还要承受书包的重量……”他一边哭,一边絮絮叨叨说了很多。我深刻记得当时很烦、很无语,因为他说的好多东西在我眼里,都是没缘由的,不过顶着尊重和倾听的外衣,还是耐心听完了。
听完了他的述说,我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奶奶不想用电饭煲而要烧火,可能是因为烧电不要电费,奶奶节约,不想花钱,这个你理解、配合一下是没关系的;走路大约一个小时到学校,也是一件比较正常的事情,邓老师在小学的时候,也是走路一个多小时;还有太阳的热量和书包的重量,每个人都是这样,没有一个人幸免,你可以选择走阴凉的地方,也可以放平心态。”我也很欣喜的看到他自己的反思“我做事情太拖拖拉拉了,这点需要改正。”
这场对话结束后,留给我的整体感受是意外和悲悯。他说自己要承受太阳的热量、书包的重量,还要清晰堆积如山的碗,以及所有的哭声里,我好像看到了一个另类的孩子,“这些无比正常的事情,在你眼里为什么就成了如此痛苦的事情?”也就是这些描述里,我看到了孩子的悲观心态,看到他对时间没有基本认知的一面,还看到他洗碗需要找抹布找洗洁剂的情形。这些所有的东西合起来,只觉得这个孩子因为缺乏管教和正常的家庭,看起来都不像个普通孩子了。
细想他的家庭,也不难理解。爸爸妈妈一直在离婚与不离婚的边缘游走,看似两个人都在管,但没有一个人能真正起到什么作用;爷爷整天打牌,基本上不管孩子;奶奶据说有精神疾病,不是一个特别正常的人。家庭是一个很复杂的家庭,孩子自己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对事物的基本认知,基本的学习、生活习惯也没有,甚至连表达,都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他没法反思自己的行为,不知道求助,最终成了这样一个他。
尽管如此,我能做的也不是特别多,无外乎就是在自己的界限内,进行关心和教育。关心他日常的生活,时不时过问一下,在教育上,我其实最想培养他的是反思习惯和善于表达的勇气,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慢慢去思考。
谈心之后的第二天,我看到他的表现有明显的好转,至少上课会举手回答问题,能够不在课堂上搞其他小动作了,虽然这效果是短时的,不可能一来就有长久的好效果产生,但总有个让人欣慰的东西产生。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了谈心谈话的神奇之处,一次好的谈话,是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引导的。
现在留下的问题是如何更好的谈心谈话,我总觉得自己在这方面不太擅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