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信息流充斥覆盖的世界,绝大多数人不自觉地被挟持绑架。绑架者是信息源的发布者,他们想让公众了解什么,就推送什么。
这两天,看到钟睒睒怒斥抖音平台的流量经济与算法规则,是劣币驱逐良币,是对中国品牌、中国产业的伤害。
又看到李尚龙抨击抖音,并总结了抖音的几宗罪:通过投流机制圈钱,榨取企业所剩无几的利润;把人性最丑的一面当成算法的底层,推的都是Low的、与低级擦边的作品;把内容行业搞得乌烟瘴气,把商家挤压得痛不欲生,违背了科技向善、算法公平的准则。
接着,看到国家要出手整治平台,严禁利用算法进行大数据杀熟。
接二连三地看到这些信息,脑海中蹦出一个词:信息茧房。
各个流量平台是世上最懂我们的,只要我们在一个平台上停留几秒钟,或者对一个视频作品有点赞、收藏、转发的动作,平台立即推送相关信息,以测试你的倾向性;一旦确认,就会源源不断地推送相同或相似的内容,让你在反复接收同样一个观点之后,固化认知,坚信不疑。
曾看过李一舟关于商业逻辑的视频,其中说到割韭菜的原理。他说,凡是在公众媒体上竭力推介的产品、平台、模式,基本上都处在下行期,一旦被鼓动进入,十进九亏,被割了韭菜。
这让我想到十一期间,网上多少个网红、金融博主以及砖头们,都嚷嚷着中国股市有一波大行情,一定要满仓持有。十一过后,一大批人又被割了韭菜。
你认可的,它让你相信;你相信的,它让你坚信;你坚信的,它让你誓死捍卫。
这就是信息茧房的强大功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