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籍学陶潜,陈子昂学阮籍。
先来看陶渊明(潜)和王籍的诗作。
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山有真意,欲辩忘真言
秋夜喜遇王处士
【南北朝】王籍
北场芸藿罢,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莺飞。
入若邪溪诗
【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棹歌行》
【南北朝】王籍
扬舲横大江,乘流任荡荡。
轻桡暮不息,复逐夜潮上。
时见湘水仙,恒闻解佩响。
再来看阮籍与陈子昂的作品
咏怀 (三十九)
【魏晋】阮籍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
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
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
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
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
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
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咏怀(四十)
【魏晋】阮籍
混元生两仪。四象运衡玑。
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辉。
晷度有昭回。哀哉人命微。
飘若风尘逝。忽若庆云曦。
修龄适余愿。光宠非己威。
安期步天路。松子与世违。
焉得凌霄翼。飘飖登云湄。
嗟哉尼父志。何为居九夷。
《送魏大从军》
【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感遇
【唐】陈子昂
吾观昆仑化。日月沦洞冥。
精魄相交会。天壤以罗生。
仲尼推太极。老聃贵窈冥。
西方金仙子。崇义乃无明。
空色皆寂灭。缘业定何成。
名教信纷藉。死生俱未停。
评论——
对阮籍的诗作,有人说它不像诗。为什么?
阮籍时代险于陈子昂,压迫太大,摧毁灵性。——闻一多
阮公身事乱朝,常恐遇祸,因兹《咏怀》,虽志在讥刺,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颜延年。
阮籍隐语,陈子昂玄理诗。阮籍未忘个人,陈子昂融液大我。
陈水河整理于2019.3.26早上
陈子昂的边塞诗感情极端“分裂”,高亢时勉励与突厥作战的魏大将军“勿使燕然上,唯留汉将功”,勉励跟随武三思征讨契丹的崔融“莫卖卢龙塞,归邀麟阁名”;深沉时则“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甚至面对战场发出“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的悲叹。建功的渴望和征战的残酷形成矛盾的心理、情感的反差,这二元的纠结如同传染病一般,成了后来边塞诗人们的共同特征。此外,对边疆经营出色的汉代也开始成为诗人们映照现实的意象,班超、霍去病、卫青、李广、窦宪…… 这些英雄形象一次次出现在唐代边塞诗中,呼唤出诗人们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