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臭的”吗?
人天生是愿意听肯定的话呢,还是愿意听否定的话?不具备心理研究的知识储备,弄不清这方面的深层构成,但就一般人的理解感受来说,喜好附和的感觉总比否定来得舒服。
孙女小宝在我的花盆里,采了几朵香菜的小花,香菜的花朵很不显眼,拇指大小的白点点花,可竟然能引起小朋友的注意,看了看并征求意见似的问我:“我能摘它吗?”我满足她的想法说:“可以摘的。”并补充了一句:“奶奶养的花,你可以摘它,外边的花你千万别去摘啊。”她稚气的回应道“我知道啦!”她拿着那朵小花,我说:“你闻闻,可香了。”她小鼻子凑上去,不知道闻到还是没有闻到,小脸也笑得像花一样说:“真香。”她很得意并高兴地拿着花显摆,不时地问身边的人:“你闻闻,这花香不香?”除一人外都回应她说:“真香。”可是当她问到其中一个人时,人家连看也不看地说:“臭的。”小宝还坚持着分享她的花香,再一次请求着说:“香的。你再闻闻。”还是说,“臭的”,其实,香菜花有它特有的淡淡的清香,很好闻的,可是,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就是要来个跟大家的意见相左。先不说在小孩子的认知里,对相菜花留下的印象,只想说,这迎头的打击究竟是为了什么?
有一些人就有一种特点,别人做的什么都不如自己,喜欢挑刺,他人,自己的亲人,都不如自己好,总是否定别人做的事、说的话,只有自己才是最正确最高明的人,极端的自恋,哪怕心理肯定,嘴里都要说出相反的话来。联想到一个词“软虐待”。不过对小宝来说,她说不定会模糊地感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跟她想的一样。
学会说话,善解人意,的确是人的一项本领,在不伤大雅的情况下,适当地肯定他人,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一种大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