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结构本章重点:招(吸引)、聘(选人)、配(搭配、匹配)。
建立岗位标准——测评标准(笔试、面试等)——优化配置。
阿波罗现象:文人相轻。
中心思想:
笔试 面试
素质
优化 群体决策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构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员工素质测评基本原理
1、个体差异
2、工作差异
3、人岗匹配(把袜子卖给非洲人)
包括:工作要求与员工素质相匹配;工作报酬与员工贡献相匹配;各类员工与员工之间相匹配;各类岗位与岗位之间相匹配。(办公室众生相)
冰山模型知识扩展1——冰山模型
就是将人员个体素质的不同表现表式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
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
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员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洋葱模型知识扩展2——洋葱模型
此模型对胜任力的表述更突出其层次性。在这个模型中最表层的是知识和技巧,由表层到里层,越来越深入,最里层、最核心的是动机和特质,是个体最深层次的胜任特征,最不容易改变和发展。
员工素质测评类型
4种测评类型
1、选拔性测评(冰山上部分)——区分功能,招聘用。
目的:选拔优秀员工
2、开发性测评(冰山下部分)——培训用(针对性因材施教)。
目的:开发员工素质
3、诊断性测评——发现问题用(张三斗李四;DISC测试)。
目的:了解现状,查找原因
4、考核性测评——绩效考核用(德、能、勤、绩)。
目的:鉴定或验证某种素质具备与否及程度
知识扩展3——霍兰德6种职业模型
1、社会型:(S)
共同特征: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与人打交道的工作,能够不断结交新的朋友,从事提供信息、启迪、帮助、培训、开发或治疗等事务,并具备相应能力.如: 教育工作者(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社会工作者(咨询人员、公关人员).
2、企业型:(E)
共同特征: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具有领导才能.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抱负.为人务实,习惯以利益得失,权利、地位、金钱等来衡量做事的价值,做事有较强的目的性.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具备经营、管理、劝服、监督和领导才能,以实现机构、政治、社会及经济目标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如项目经理、销售人员,营销管理人员、政府官员、企业领导、法官、律师.
3、常规型:(C)
共同特点: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喜欢要求注意细节、精确度、有系统有条理,具有记录、归档、据特定要求或程序组织数据和文字信息的职业,并具备相应能力.如:秘书、办公室人员、记事员、会计、行政助理、图书馆管理员、出纳员、打字员、投资分析员.
4、实际型:(R)
共同特点: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工作,动手能力强,做事手脚灵活,动作协调.偏好于具体任务,不善言辞,做事保守,较为谦虚.缺乏社交能力,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典型职业:喜欢使用工具、机器,需要基本操作技能的工作.对要求具备机械方面才能、体力或从事与物件、机器、工具、运动器材、植物、动物相关的职业有兴趣,并具备相应能力.如:技术性职业(计算机硬件人员、摄影师、制图员、机械装配工),技能性职业(木匠、厨师、技工、修理工、农民、一般劳动).
5、调研型:(I)
共同特点: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肯动脑,善思考,不愿动手.喜欢独立的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知识渊博,有学识才能,不善于领导他人.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典型职业:喜欢智力的、抽象的、分析的、独立的定向任务,要求具备智力或分析才能,并将其用于观察、估测、衡量、形成理论、最终解决问题的工作,并具备相应的能力. 如科学研究人员、教师、工程师、电脑编程人员、医生、系统分析员.
6、艺术型:(A)
共同特点:有创造力,乐于创造新颖、与众不同的成果,渴望表现自己的个性,实现自身的价值.做事理想化,追求完美,不重实际.具有一定的艺术才能和个性.善于表达、怀旧、心态较为复杂
典型职业:喜欢的工作要求具备艺术修养、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直觉,并将其用于语言、行为、声音、颜色和形式的审美、思索和感受,具备相应的能力.不善于事务性工作.如艺术方面(演员、导演、艺术设计师、雕刻家、建筑师、摄影家、广告制作人),音乐方面(歌唱家、作曲家、乐队指挥),文学方面(小说家、诗人、剧作家).
员工素质测评的主要原则
1、客观测评与主观测评相结合
2、定性测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方法:经验判断与观察;量化
3、静态测评与动态测评相结合
静态:便与横向比较;心理测验
动态:有利于了解测评者素质的真实水平;评价中心、面试与观察评定
4、素质测评与绩效测评相结合(对老员工)
5、分项测评与综合测评相结合
员工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测评与选拔标准体系设计是员工测评与选拔活动的中心与纽带。
(一)员工素质测评标准的要素
1、标准(指标):内在规定性,各种素质规范化行为特征或表征的描述与规定。
种类
从内涵角度:客观;主观;半客观。
从标准表示的形式:评语短语式;设问提示式(合作意识怎样?);方向指示式(主要从应聘者从事业务年限、熟悉程度等方面考评)。
从测评指标操作的方式:测定式;评定式。
2、标度(程度):对标准的外在形式划分,对素质行为特征或表现的范围、强度和频率。
种类:
量词式(多、较多、少);等级式(优良中差);数量式;定义式;综合式。
3、标记(打分):对应不同标度的符号表示。
9个能力 战略管理能力 团队管理能力 自我意识 领导技能 分析式思考 自我管理能力一 自我管理能力二 成就需求 市场意识 关注细节与秩序设计原则(二)测评标准体系的构成(了解)
测评体系的分类
横向结构:将需要测评的员工素质的要素进行分解,并列出相应项目。横向是基础。注意素质的完备性、明确性、独立性。
基本模式:
1、结构性要素: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2、行为环境要素:内部环境;外部环境。
3、工作绩效要素:工作数量、质量、效率、成果、威信、人才培养等。
纵向结构:将每一项素质用规范化的行为特征或表征进行描述与规定,并按层次细分。注意素质的针对性、表达简练性、可操作性。
在测评体系中,一般根据测评目的来规定测评内容,在测评内容下设置测评目标,测评目标下设测评指标;测评内容是测评所指向的具体对象和范围,测评目标是对测评内容的明确规定,测评指标则是对测评目标的具体分解。
1、测评内容(对象与范围)
2、测评目标(明确规定内容)
3、测评指标(目标具体分解)
4、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与测评对象同质原则;可测性原则;普遍性原则;独立性原则;完备性原则;结构性原则。
测评体系的类型(了解)
1、效标参照性标准体系(飞行员)
是一句测评内容与测评目的而形成的,是对测评对象内涵的直接描述或诠释。
2、常模参照性标准体系(公务员)
是对测评客体外延的比较而形成的,与测评课题本身无关。是主观的,相对的。
品德测评
1、FRC品德测评法。是事实报告计算机辅助分析的考核性品德测评方法。(心理测试)
2、问卷法。使用、方便、高效。代表为卡特尔16因素个性问卷、艾森尔个性问卷、明尼苏达多相个性问卷等。
3、投射技术。广义指那些把真正的测评目的加以隐蔽的一切间接测评技术;狭义指把一些无意义的、模糊的、不确定的图形、句子、故事、动画片、录音、哑剧等呈现给被测评者,不给任何提示、说明、要求,然后问测评者想到、看到了什么。(房、树、人)
特点:测评目的的隐蔽性;内容的非结构性与开放性;反应的自由性。
知识测评(了解)
测量对象:知识量、知识结构、知识水平。
卢布姆六个知识层次:1、记忆;2、理解;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
我国知识测评三层次(前三)。
KSC:Key Success Constituent 关键成功要素。
能力测评(了解)
1、一般能力测评,个别智力测验、团体职能测验。
2、特殊能力测评,指对于某些行业、组织与岗位特定能力测评,如文书能力测评、操作能力测评和机械能力测评。
3、创造能力测评
4、学习能力测评,可用心理测验、面试、情景测验等。
员工素质测评量化技术
1、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选择男朋友)
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直接定量刻画,如违纪次数、身高、产品数量等。一次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可直接提示素质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
指对素质测评的对象进行间接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如对工人的降低生产成本行为,先依据“成本意识”测评标准,用“强烈”、“一般”进行定性描述,然后再用3表示“强烈”,2表示“一般”。
2、类别量化与模糊量化(性格量化)
可看做二次量化。
把素质测评对象划分到事先确定的几个类别中,然后每个类别赋予不同的数字。如把职员划分为管理型、技术型与非技术型,然后给管理型赋予数字3……
把素质测评对象同时划分到事先确定的每个类别中,根据该对象的隶属程度分别复制。如把管理者的风格划分为“民主型”、“专制型”等,每一种都可以拟定一些具体标准,进行打分。
3、顺序量化、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
也可看做二次量化。
将所有素质测评对象亮亮比较排成序列,给每一个测评对象赋予一一对应的顺序数值。如第一名,第二名……
不但要求素质测评对象排列强弱、大小、先后顺序关系,还要求任何两个素质测评对象间的差异项等一一赋值。如1(10),2(8),3(6)……
不但要求素质测评排列顺序等距关系,还要存在倍数关系。
4、当量量化
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的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他们进行近似同类同质的量化。如对各项测评指标进行纵向加权。
测评标准体系构建的步骤(简)
1、明确测评的客体与目的
2、确定测评的项目或参考因素
(1)工作目标分析法
(2)工作内容因素分析法
(3)工作行为特征分析法
3、确定素质测评标准体系的结构
4、筛选与表述测评指标(具有实际价值、切实可行)
5、确定测评指标权重
(1)德尔菲法(专家背靠背匿名问卷,反复填写,不断反馈,趋于一致,得出方案)
(2)主观经验法
根据经验权衡每个测评指标的轻重直接加权(注意合理性、变通性、模糊性、归一性)
(3)层次分析法
6、规定测评指标的计量方法
计量决定因素:计量等级和分数;计量规则和标准
(1)客观性测评指标
(2)主观性测评指标
7、试测或完善素质测评标准体系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收集必要的资料:如岗位说明书、岗位SOP、在岗人员信息。
2、组织强有力的测评小组:组长指定项目计划书。
测评人员的质量和数量对测评工作至关重要。
3、测评方案的制定
(1)确定被测评对象范围和测评目的
(2)设计和审查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指标与参照标准
(3)编制或修订员工素质能力测评的参照标准
(4)选择合理的测评方法
四个指标:效度、公平程度、可用性、实用性和成本。
(二)实施阶段
1、测评前动员
2、测评时间和环境的选择
(1)测评时间:一周的中间,上午九点左右。
(2)测评环境
3、测评操作程序
(1)报告测评指导语:目的、测评与测验考试的不同、填表前的猪呢比工作和填表要求、举例说明填写要求、测评结果保密和处理,测评结果反馈。
(2)具体操作:单独操作、对比操作。
(3)回收测评数据。
(三)测评结构调整
1、引起测评结果误差的原因
(1)测评的指标体系和参照标准不够明确
(2)晕轮效应(以点概面):由于在对人的各种品质进行考核时,使观察者容易产生清晰明显的错觉,忽略其他品质和特征,从而做出片面的判断。
(3)近因误差:由于测评人员对测评对象深刻、记忆清楚,而对远期表现印象模糊、记忆不清。以近期表现代替整个测评时期的实际表现。
(4)感情效应:和被测评者之间的关系。
(5)参评人员训练不足
2、测评结果处理的常用分析方法
(1)集中趋势分析(平均数),最常用的是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
(2)离散趋势分析(标准差),最常用的差异量数是标准差。
(3)相关分析
(4)因素分析
3、测评数据处理
绘制素质测评曲线图和结构测评曲线图。
(四)综合分析测评结果
1、测评结果的描述
(1)数字描述
(2)文字描述:基本素质、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工作成果。
2、员工分类
(1)调查分类标准
(2)数学分类标准
3、测评结果分析方法
(1)要素分析法
(2)综合分析法
(3)曲线分析法
应聘人员笔试的设计与应用
应聘考试采用笔试测验进行初次选拔。
笔试的优点:
1、成本低,费时少,效率高。
2、信度、效度高,科学性强。(5人下棋)
3、客观、公平准确。
4、心理压力小,可正常发挥。
5、测试内容多样性。
6、构建长期使用题库,长期保存,以备参考。
笔试局限性:
1、无法考察思想品德修养、工作态度、口头表达能力、灵活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
2、可能出现“高分低能”。
3、猜题、押题或欺骗、舞弊。
4、不能对表达含糊的问题进行追问。
从表现形式来看:
一般和专业水平测试:选择题、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简答题
某种职业能力:综合分析题
认知力、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思辨力:案例分析题
以文字形式表达对某一类问题的看法:撰写论文
从试题内容来看,技术性笔试、非技术性笔试。
岗位知识测验的内容
1、基础知识测验
2、专业知识测验
3、外语考试(笔试、口试)
笔试设计与应用的基本步骤
1、成立考务小组
2、指定笔试计划
3、设计笔试试题
4、监控笔试过程
5、笔试阅卷评分
6、笔试结果应用
笔试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笔试存在问题
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而轻过程,重实际而轻应用。
主要对策
1、建立笔试命题的研究团队
2、针对招聘岗位的级别以及选拔对象进行岗位的匹配能力分析
3、根据岗位的级别与分类,实施针对性命题
4、实施专家试卷整合与审核制度
笔试测验《考试大纲》的编制
基本思路:在工作岗位分析或构建岗位胜任力的基础上,清晰办公室各类岗位人员任职资格条件及知识、能力素质的前提下,解决好通过笔试要检测应聘者哪些方面的知识,哪些方面能力素质的问题。
目的:增强应聘笔试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建立规范的阅卷制度(阅卷制度)
1、制定详细准确的评分标准与答案
2、根据考试的级别与类型采取多样化的阅卷方式
3、对笔试试卷结果进行二次或三次审核
(了解)
试卷分析报告撰写
1、进行试卷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别度的分析
2、进行考试情况整体分析,了解应聘者整体状况
3、根据选拔需要,进行应聘者个人的试卷分析
笔试结果深层次的开发与应用
1、改进选拔录用方式
把逐轮淘汰和比例合并制有机结合深层次开发,不一定分数为唯一界限。
2、多种手段密切结合
把笔试结果与面试结果结合起来;将笔试结果同考核与北京调差结合起来。
知识测验的题型设计
优点:
1、分值小,题量大,考点覆盖广。
2、评判更科学、客观。
3、方便采用电脑阅题,大大提高效率。
缺点:
1、编写难度大
2、不易对综合分析、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开展测试
3、存在漏洞,猜测答案而降低考试信度
4、组织考试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时间
多种形式:选择,填空,判断,改错
主观题:
优点:
1、内容综合度高
2、有利于考查知识的运用能力,深层次认识思维能力
3、命题量少,题干比较简单
缺点:
1、内容范围有局限,分值高,一题得失对结果影响偏大
2、无标准答案,受批阅人主客观因素制约
3、人工批阅,效率低
题目形式:简答、论述、作文、案例分析、方案设计
面试的基本程序
含义:在特定的时间地点,面试官和求职者按预先目的和程序面谈,相互观察,相互沟通的过程。
作用:可以了解应聘者的经历、知识、技能和能力;主要用于员工终选,也可用于初选和中选。
特点:以谈话和观察为主要工具;双向沟通过程;明确的目的性;按照预先设定的程序;面试官和应聘者在面试过程中的地位不平等。
面试的类型
按标准化程度:结构化、非结构化、半结构化
按实施方式:单独面试、小组面试
按面试进程:一次性面试、分阶段面试
按面试题目内容:情境性面试(假如……)、经验性面试(举例说明)
面试的发展趋势:
面试的发展趋势面试中的问题
重点在面试官偏见结构化面试的基本程序
(一)准备阶段
1、制定面试指南:面试团队组建;面试准备;面试提问分工和顺序;面试提问技巧;面试评分办法。
2、准备面试问题:确定岗位才能的构成比例及比重;提出面试问题。
3、评估方式确定:确定面试问题的评估方式和标准;确定面试评分表。
4、培训面试考官。
(二)实施阶段
1、关系建立阶段(封闭性问题:路上堵车吗?外面冷不冷?,放松)
2、导入阶段(开放性问题:自我介绍,工作经验,工作经历)
3、核心阶段(行为性问题:胜任力拷问)
4、确认阶段(开放性问题:所获得信息的进一步确认)
5、结束阶段(应聘者询问)
(三)面试的总结阶段
1、综合面试结果:综合评价;面试结论。
2、面试结果反馈:了解双方更具体的要求;关于合同的签订;对未被录用者的信息反馈。
面试的实施技巧
1、充分准备
2、灵活提问
3、多听少做
4、善于提取要求
5、阶段性总结
6、排除干扰
7、不带个人偏见
8、在倾听的注意思考
9、注意肢体语言沟通
注意事项:
简历不能代表个人;工作经历比学历重要;不要忽视求职者的个性特征;让应聘者更多的了解组织;给应聘者更多的表现机会;注意不忠诚和欠缺诚意的求职者;关注特殊员工;慎重做决定;面试官注意自身形象。
结构化面试试题的类型
结构化面试试题类型1、背景性问题:经历性问题,个人背景、家庭背景等
2、知识性问题:名词解释
3、思维性问题:你认为,你觉得
4、经验性问题:最成功、最失败
5、情境性问题:假如……如果……
6、压力性问题:否定后给机会
7、行为性问题:举例说明
行为描述面试
实质:1、用过去的行为预测未来的行为;2、识别关键性的工作要求;3、探测行为样本。
行为描述面试的要素(STAR)
1、情景(S);2、目标(T);3、行动(A);4、结果(R)。
基于选拔性素质模型的结构化面试的步骤
1、构建选拔性素质模型
2、设计结构化面试提纲
3、制定评分标准及等级评分表
4、培训结构化面试考官,提高结构化面试的信度和效度
5、结构化面试及评分
6、决策
群体决策法的特点
1、决策人员来源广泛;2、决策人员不唯一;3、运用运筹学群体决策法原理。
群体决策的步骤
1、建立招聘团队
2、实施招聘测试
3、作出录用决策
无领导小组讨论
评价中心方法的作用
1、用于员工选拔;2、培训诊断;3、员工技能发展。
无领导小组讨论类型
1、讨论主题有无情景:无情景讨论、情境性讨论。
2、是否给应聘者分配角色:不定角色讨论、指定角色讨论。
无领导小组讨论的优缺点
优点:具有生动的人际互动效应;能在评价者之间产生互动;讨论过程真实,易于客观评价;被评价者难以掩饰自己的特点;测评效率高。
缺点:题目的质量影响测评的质量;对评价者和测评标准的要求较高;应聘者表现易受同组其他成员影响;被评价者的行为仍然有伪装的可能性。
无领导小组讨论步骤
一、前期准备
(一)编制讨论题目
(二)设计评分表
1、应从岗位分析中提取特定评价指标;2、评价指标不能太多太杂,控制在10个以内。
(三)编制计时表
(四)对考官的培训
(五)选定场地
(六)确定讨论小组
二、具体实施阶段
(一)宣读指导语
(二)讨论阶段
三、评价与总结
从以下几方面评估表现:1、参与程度;2、影响力;3、决策程序;4、任务完成情况;5、团队气氛和成员共鸣感。
无领导小组讨论题目类型
1、开放式问题
2、两难式问题
3、排序选择型问题
4、资源争夺型题目
5、实际操作型题目
设计题目原则
1、联系工作内容
2、难度适中
3、具有一定的冲突性
题目设计流程
1、选择题目类型
2、编写试题初稿
3、进行试题复查
4、聘请专家审查
5、组织进行试测
6、反馈、修改和完善
企业员工个体素质的构成
1、年龄;2、性别;3、体质(体格、体力、感觉力和直觉力);4、性格;5、智力;6、品德。
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合理化
1、年龄结构合理化;2、性别结构合理化;3、知识结构合理化;4、专业结构合理化;5、生理心理素质结构合理化。
企业各类人员比例关系分析
1、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2、生产人员内部的各种比例关系;3、企业男女两性员工的比例关系;4、技术与管理人员以及内部各类人员之间的比例关系;5、其他比例关系(企业中青年、老年员工的比例关系;从事后勤保障的服务人员与企业全员的比例关系)
人力资源个体与整体配置的方法
1、劳动定额配置法;2、企业定员配置法;3、岗位分析配置法;4、基于员工素质测评的人力资源配置法;5、基于岗位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法;6、多种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人力资源综合配置方法。
企业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的分析
1、产量表示法;2、时间表示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