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再看《曾国藩全传》,看到了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协助去湖南剿匪。因为他曾暗自立誓为国家效犬马之劳
到了湖南之后,他矜矜业业去想要改变现状,做出一番事业。
因为当时恶习成风,他弹劾了很多大臣。说那些人不干事,贪生怕死。作为文官的他去整理军队去。把当地的政府文武官员几乎全得罪了。
导致一武官发动士兵,给他一个下马威,差点把命丢;一个巡抚没有安慰他,只淡淡的说“今后,还得靠他们。”
安理说,一个干事实的人,一定会有人喜欢,为什么会被湖南全有军官排挤呢?
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1、在不了解情况下,太想有所作为
清朝咸丰年间,官场已经几乎无正气可言,军队涣散。史书曾记载:一次相对于现在国庆的军事演习,军人的步伐不统一,在进入演习会场时,有人吃早餐、闲聊、抽烟。
演习是打枪把,当时大概情况这样的,200人中大概180人大脱靶,就是完全大不中,剩下的人偶尔打中边缘。
就在当时情况下,曾国藩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所以一到湖南就像干出一番事业,想凭一己之力迅速改变这一现象。
他做一些主要措施,本来一直毫无纪律可言的军队,他一定让所有军人,早晚训练。还自己亲自上阵,如果有不服从者军规,被鞭打同时克扣其军饷。引起了大家的不满,最后导致他一个二品官员,险鲜被小士兵杀掉。
启发:
想干事,没错。但是在不了解情况下瞎指挥,即使初心是好的,最后也会导致坏的结果。
不管是员工好还是管理者,到了一个新环境,第一件事不是依着自己的性子和经验去做事。而是要先了解当下具体情况,在做出符合实际的行动。
再好的东西在不适合的地方,不适合的时候使用都可能造成不好的结果。同时做事件不太贪图快,这是自然法则:速生的东西必然速死。
变革是这样,成长也是这样!
2)越权
在湖南剿匪期间,他觉得手下的人和当地的官员执行力不快和力度不强。所以亲身去审案、甚至去执行砍头的工作。
很多事都不是属于他权力范围,他都去做,实属二楞青年。
他只是皇帝让他去操练团兵协助抵御匪患的,他把自己的权利之手伸到了当地的军官手里。而当时当官的工资低,办案又额外的工资同时有的会有灰色收入,这让文官对他非常不满。
于此同时,他一个文官,越过军官将领直接去调动士兵。甚至不经过将领的允许,随意裁人和增加士兵。当地军官当然就不算了,自己的权利被架空,自己形同虚设。
武官可不想文官好说话,曾国藩差点丢掉性命就是因为其中一个武官特意煽动士兵,说曾国潘要处置几个带头的军官,底下人听见就一传十 十传百,最到好多人聚集到他军营去闹事,他差点丢了性命。
所以他的事件提醒我们,有时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未必是件坏事。其实他不仅仅越权还是对他人的既得利益造成的损失,更加是雪上加霜。
启发:
积极去办理处理事情是好事,但是别越过自己的管辖范围能,人性喜欢有控制的感觉。当你没有让他人心甘情愿的把权力交给你,就凭空架空他人的实权,一定很带了怨恨。这也可能变成压死你懂的最后一根稻草。
曾有这样一句话,平凡的人做好每一件平凡的事,这也是不中不平凡。
人各安其位,有时是对一个体系最好的事。
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都要,静下心来了观察和思考。然后做自己权力范围的事。创造属于自己的不凡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