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在初中教学,发现越来越多的孩子躺平。他们学习没有动力,没有兴趣爱好,或许比较热爱的就是玩游戏,也有连游戏都不爱玩的,未来做什么职业也是茫然。
在以往的年代,年轻人可能为了改变命运,为了更好的生活,未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现在似乎都没有这样的动力了。
我的起心动念是为了离开原生家庭,想着越远越好,熬夜苦读,经常深夜趴在写字桌上沉沉入睡。那时让我坚持下来的动力就是要改变命运,可以承受读书的苦,换来一份稳定的工作。
现在的孩子没有了生活的压力,也没有找到学习的乐趣。我先生弟弟的女儿,马上要高考了,她却彻底躺平了。曾经的她那么爱学习,可以不参加如何外出活动,家族聚餐也是不来的,因为要学习。但现在的她整天刷手机,爸爸说好好学习,将来找个好工作。这个女儿说,她家另外一套房子出租就可以月入万元,她对生活要求不高,够花了。她爸真是哭笑不得,自己那么努力的工作就是换来女儿的躺平。他们夫妻都是国内最顶级的大学毕业,现在为孩子这个状态真是愁。
现代父母为孩子创造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很好的生活环境,却没有把孩子培养出热爱生活热爱这个社会,为之去努力奋斗的精神。如果孩子已经躺平了我们可以做什么呢?
有一类孩子是沉迷手机或者其他爱好,比如看言情小说。我们要看到他行为背后的期待和渴望。他们或许在学习上遇到挫折,没有成就感,也有可能同学关系紧张,没有归属感,或者不喜欢老师……原因是多样的,但总体来说他在学习上感受不到成功的体验。
在玩游戏或者沉迷其他爱好的时候,他的成就感归属感都会得到满足。任何人做事情总要有其意义才会去做。沉迷游戏或者其他爱好,一定有孩子想做的意义。我们找到孩子做这个事情的意义,然后用其他方式去替代,让孩子在其他方式中找到相同的意义,就可以从沉迷中慢慢离开。当然这个需要父母的智慧。
一类孩子不沉迷游戏,也无学习动力。我们可以问他未来想做什么?当他对未来有想从事的工作时,我们再与孩子讨论如何才能让自己得到这样的工作机会,得具备怎样的能力,孩子或许就会有了学习的动力。
还有一类孩子或许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以问他想过怎么的生活。这个或许他能有点想法,家长再从这个想法上引导孩子得先好好学习。找到学习的内在动力。
父母是孩子的原件,当我们希望孩子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自信的时候,可以先问一下自己,我是这样的人吗?身教大于言传,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让孩子觉得活成你的模样是他的理想,那么就不需要更多的言语去教育孩子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