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孩子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甚至会哭闹不止,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罢休。
人们往往把这种任性归咎于独生子女太娇惯,其实这种结论过于简单、武断。孩子任性,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一个5岁的小男孩平时特别听话。一次,小男孩约了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到家里玩。小男孩拿出自己所有的玩具来招待小朋友。两个孩子玩得挺愉快。
本来,如果事情一直这样下去,也就没什么了。可是,即将结束游戏时,那个小朋友忽然从包里取出一辆遥控小汽车。
“给我玩,给我玩。”小男孩开心得不得了,“我玩一下。”
“好,就玩一下,”小朋友倒也大方,“玩一下我就要回家吃饭了。”
小男孩好奇地拿起小汽车,上上下下地翻看了一番,然后用遥控器指挥着它,在房间里绕起了圈子。
绕了两圈,小朋友就把车收回包里,坚决地要回家了。小男孩留不住小朋友,只好任由他离去。
“妈妈,我要小汽车。”小朋友走后,小男孩向妈妈提出了要求。
“好,”妈妈满口答应下来,“明天去买,今天商店关门了。”
“不,我要小汽车,我现在就要。”小男孩坐到地上,哭叫起来,一直嚷着:我要小汽车……
孩子们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他们对待周围事物,不可能像成人那样进行瞻前顾后的分析,而仅凭着自己的情绪与兴趣来参与,尽管一些事物往往是对他不宜、不利,或者是有害的,但是孩子会有接触的需求和欲望。
这个时候,孩子的心理需求如果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安抚时,便会用这种哭的形式来表示抗议。
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求知欲,对一切事物都想弄个透彻,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
孩子肯定有他的幼稚性和不成熟性,不可能像成人一样理性。家长有时需要进行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看待他们的行为表现,对其要求不可包办代替或断然拒绝。
面对任性哭闹的孩子,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毫无意义,父母应该把力气放在分辨孩子的哭闹原因上,再想些帮助他的办法。
否则,孩子的任性就会越来越严重,最后演变成一种与家长对抗的逆反心理。
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家长开始的时候没有理解和重视他们的心理需求所致。
所以,家长不要一味地认识孩子不听话,太任性,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理解孩子和满足的心理需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