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冯唐看得有点多,我发现自己的读书有这么一个弊端,那就是如果发现某个人的某本书不错,便会找来关于其人的一大堆书籍来读。
但通常没什么逻辑,不会按照成书时间先后顺序,也不会按照成名先后顺序。就是读,特别佛系的读,随便拿起一本的读。
读正文还不算,还要读前序,后记,包括作者的生平及履历。比如马亲王我是这样读的,冯唐也是。
其实很早就接触冯唐的书,但是直到最近才开始系统地去读。读他的书没读马伯庸的爽。因为冯唐什么都写,诗歌、小说、散文、杂文都写。
他说他的诗歌写的最好,其次是小说,再次是散文,最次是杂文。我却觉得他的杂文最有意思,散文比较散,小说没成大家,诗歌太过难懂。当然最好看的就是介于散文和杂文居间的那个随笔小品文。
最近微信读书和得到电子书同步推进的一本书是冯唐的《活着活着就老了》。2023年5月份新版的书。北京联合出版公司的,版权方是著名的磨铁数盟。
这是冯唐写随笔有一种"浑不吝"的态度:文学、姑娘、饭局、城市体验、人生规划﹣﹣什么都聊,聊时候嘴边没有遮拦,笑话、狂话、黄话、俏皮话﹣﹣全都一股脑地喷泄在纸上。
健康的人活着,各种欲望指数需求层层攀升,想要得到的东西总是太多,而真正攥到手里的又太少。
《活着活着就老了》里,冯唐发挥了自己跨界的优势,从文学到商业,从茶到酒到姑娘,全都信手拈来,跨界也让他的思考和观察更加多元化和全面,跳出了单一的思维框架。
阅读体验不错,挺舒爽的,能感觉到冯唐时而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而淡定沉吟性灵通透,亦庄亦谐,确实是文学底子深厚,人也肆意潇洒。
![](https://img.haomeiwen.com/i1461968/c2b2610d000f129a.jpg)
图志:朋友圈里某位的旅游美照,像极了读冯唐文字后的错觉。
有人说,人明明知道有一天会死,为什么还会活着?《冯唐》在《有本事》里,有专门的章节来阐述生命的衰亡和死亡。他说,人理解了死亡,容易三观正确。
余华在《活着》里也说过: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他在书中的写作风格自成一派,文字畅快又风情万种,描述自己生命中的点滴,阅读时能感受到性情、通透的智慧,活色生香、酣畅淋漓。
他的笔触细腻、生动,能够让人深入地感受到书中所述的情感和体验,从《白日飞升》写按摩一段就可见一斑,读完了这些短句仿佛自己也被咔咔按摩了一番。
人生苦短,人生处处有磨难,只要还活着,就得接受人生的各种磨难,有时仅好好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难得的是,这本书所探讨的主题很有价值,有很多过来人的经验与价值观值得深思。读书时感受到了冯唐在人生的各个阶段的体味与感悟、挑战和困惑。
羡慕冯唐的完美履历,这大概是每个人都想要的一份完美履历了吧。知天命的他说挣够了,于是用更多的时间去读书、写字去啦。
就连这种状态,也让我羡慕嫉妒恨不已,带恨的那种。人生不过三晃,一晃大了,二晃老了,三晃没了。冯唐说:活着活着就老了,活着活着就挂了。
在老之前,多让自己变得聪明与智慧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