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问:我是谁?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至少要参加一两个公益活动,参与一两个课题研究,寒暑假参与社会实践即职业体验。

北师大亚太实验学校,教育浸润生命。



























北京市第六十五中学前身是1864年(清•同治三年)由美国基督教公理会在灯市口地区创办的一所私立教会学校。1900年以后,从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中取“育英”二字,学校取名为“育英学校”。后来改名为北京六十五中。

































听了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处处长付宜红的讲座,感悟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为学科核心素养量身定做,已不再是教育目标与课程实施"两张皮",不再是泛泛而谈,而是明确了学科育人和课程育人的路经,使得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变得可操作,落地生根,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转化成学校的具体任务。体现了国家意志,必将对高中教学改革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程作学校育人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具体外层内容的主要路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了把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建立内在的联系,此次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修订,提练每一门学科核心素养,这是我国中小学课程标准研制的一次重要里程碑。
付处长揭示了核心素养是当今世界各国课程改革的风向标、主基调,即一个中心,三个模块,六项内容,十八个指标。核心素养的提出,标志着课程改革为了应对信息化、全球化与知识经济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而实现的一次华丽转身,即从对内容的关注转向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从对教材、标准的关注转向对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关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