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述型鼓励
把孩子的具体行为描述出来,给予肯定或加上父母自身的感受。语言要客观清晰具体,让孩子从父母的语言中看到自己的行为和能力。
比方说,一年级的孩子能够自主阅读了。这时可以说“妈妈注意到你从原先的静不下心来到今天可以独自安静地看1小时的书了。”
比如课间我检查一个孩子的笔记,老师要求写的他都记了。我说,乖,老师看到你把课堂要求的重点都写下来了。
当看到孩子吃饭很乖,就可以鼓励说“宝宝,你今天把米饭、鸡肉和蔬菜全吃完了,一点食物也没有浪费哦!”。
这种鼓励的重点是强调孩子的具体行为,而不用任何评价的字眼。这会让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行为上,而不是在意是否收获大人的好评。
二、感谢型鼓励
用致谢式语言把客观事实描述出来,使孩子的内在动能被激发出来,让他乐意去做更多。比如说孩子帮你按摩肩膀,可以这样鼓励:“谢谢你给妈妈按摩肩膀,让我的肩膀感到特别轻松舒服。”
“孩子,谢谢你按照计划表完成了今天的学习任务。”
“乖,谢谢你每次都自觉把垃圾扔到垃圾桶里,老师打扫卫生的时候省不少力呢。”
与其被监督,不如被鼓励。鼓励会让孩子获得“受到尊重”的存在感和“有能力做到”的力量感。
三、赋能型鼓励
把信任的力量赋与孩子,用“我相信你……”之类的语言增强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可在孩子面对困难时,这种鼓励能让他建立信心,克服畏难情绪,鼓励孩子达到目标。
比如小孩子去攀岩,接近最高处时始终不敢爬上去,就可以这样鼓励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行,只要再爬一层就胜利了”。
比如在孩子面临考试信心不足时可以说:“你准备得很充分了,把你会的都做对,妈妈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需要注意的是,赋能式鼓励是家长真正的相信孩子能做到,否则最好不要用。另外,也要考虑孩子的实际能力的高低,水平相差太远的话也不要用。
四、启发型鼓励
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会在启发式提问中被挖掘出来,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提问的内容包括孩子的感受,完成的过程和方法以及接下来的行动。
比如,当孩子跑步拿到第一名时,可以问他“你这次跑了第一名感觉怎么样?”“你是怎么跑得这么快的呀?”。话虽简单,用意颇深。
问到感觉怎样时,孩子会回答“开心”“快乐”,这种开心快乐的感觉会让孩子内心很满足。为了再次获得这种感受,他下次会同样努力去做。
当问孩子原因时,能让孩子自己主动思考分析好成绩背后的原因,之后会按照同样的成功的经验去实践。
做学习型父母,掌握不同的鼓励语言,育卓越少年!
网友评论